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正加速重塑各行业的生态格局,其多模态理解、知识推理和持续学习能力为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新契机。近日,常州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常州中心”)紧扣《美丽江苏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行动方案》,首次尝试将DeepSeek融入环境监测,自主构建了“数据智能驱动、人机协同共进”新模式,用人工智能为大气污染防治装上了“智慧大脑”。
1 从“人海战术”到“AI智控”:监测技术的新跨越
常州中心紧扣标准查询繁琐、污染溯源低效、报告审核耗时等痛点,将DeepSeek-R1大模型与本地化Dify平台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三大“智能利器”。
一是秒查“环保法典”。输入“监测站房巡检要求”“无组织排放标准”等模糊问题,AI自动匹配72份大气标准文件,精准定位条款并标注来源,解决“翻文件半小时,找答案一分钟”的难题。
二是追踪“历史病历”。输入“钟楼国控站点问题”,AI瞬间调取200余份历史报告,结合气象、排放数据,5秒生成污染成因分析及整改建议,让环境问题“有迹可循”。
三是智检“监测报告”。上传监测报告,AI自动揪出“错别字、单位错误、逻辑漏洞”,还能主动建议补充数据分析,审核效率提升70%,报告质量显著提高。
2 路径闭环:技术赋能的“智慧基座”
为破解数据安全与效率的“两难”问题,常州中心通过三大技术路径筑牢防线。
一是实现本地化部署,利用Docker容器技术搭建内网专属平台,通过IP地址授权机制,实现数据的定向共享与访问控制,确保数据全流程封闭运行,做到数据“不出门”、传输“不外流”。
二是扩充智能知识库,将标准文档、监测报告向量化处理,结合“关键词匹配+语义联想”双通道检索技术,构建行业术语库。
三是推动流程自动化,基于Apache Airflow开发智能工作流引擎,实现从数据清洗到报告生成全程“无人值守”,在快速生成报告的同时进行合规审查,降低人为误差。
3 未来已来:AI如何“更懂蓝天”
常州中心将推动DeepSeek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开枝散叶”,加速升级AI助手功能。
将绘制大气数据“活地图”,实时生成污染物浓度热力图、趋势分析曲线,预警污染传输路径;搭载污染溯源“透视眼”,融合卫星遥感、微型站数据,AI秒级锁定疑似污染源;此外,构建全民共治“云平台”,计划开放公众查询端口,市民可随时查看“家门口”的空气质量。
从传统治污攻坚的“精准管控”到AI数智化监测的“智慧升级”,常州用技术创新描绘“蓝天保卫战”的新篇章,打造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
来源:常州环境监测中心
主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编辑:吴雨桐
原标题:当DeepSeek遇见环境监测 常州巧用AI“智”守清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