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产业作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环保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产业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本栏目将聚焦生态环保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模式,深入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发布环境技术进步奖项,全面介绍行业内的实用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引导行业持续创新,加快数字、智慧、科技的融合赋能,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
2023-J-42
申报单位
四川三元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噪声与振动控制委员会
一、技术简介
适用范围
应用于噪声和空气污染严重的厂区办公、休息、会议室等场所,以及道路、轨道交通线两侧的住宅、学校、医院、酒店、办公楼等对声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场所
技术原理
通风隔声窗由系统隔声窗和隔声净化通风器组成,主要具有隔绝室外噪声、有源降噪、室内通风净化三大功能。
系统隔声窗采用多腔体断桥结构,型材内填充高密度聚氨酯吸声材质;窗框组角采用注胶方式,框四周形成密闭腔体;玻璃与窗框之间采用弹性PVC垫条,保证玻璃与窗框之间无刚性连接;窗框与窗扇之间增加蜂窝结构的三元乙丙复合发泡胶条;玻璃采用由隔音膜经真空高温高压牢固粘合而成阻尼隔声玻璃,隔音膜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弹性体,可用于-30℃环境,具有耐寒冷、耐老化、抗紫外线、高强度特点,可有效改善中空玻璃的低频共振及高频吻合效应。该种设计结构的系统隔声窗具备高隔声量,保温、隔热性能优良的性能。
隔声净化通风器主要由进风过滤系统、降噪风道、有源降噪控制系统组成。过滤系统设有净化风机和多层复合滤网,实现室内通风换气的同时,有效过滤室外PM2.5等颗粒污染物,达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目的;降噪风道上设有“回”形结构多孔吸声板消声装置,利用空腔吸声原理,既可吸收中高频噪声,也增加了低频吸声能力。
有源降噪控制系统设置在降噪风道内,针对过滤系统净化风机发出的低频(50Hz—300Hz)线谱噪声实现主动降噪,降低净化风机的运行噪声影响。
工艺路线
通风器内部设“回”形降噪风道,利用吸声板多孔吸声原理,吸收中高频噪声;通过双层空腔体,利用空腔吸声原理,增加低频吸声能力。外壳与盖板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管状结构,利用声波在通过不同特性阻抗层状界面时产生的多层反射而发生衰减,有效改变和避免了材料的“共振效应”,使得通风器本体具有高隔声量,以满足与隔声窗匹配的要求。
应用效果
1)安装通风隔声窗后,关闭窗户,窗户计权隔声量≥30dB,达到GB/T 8485-2008《建筑门窗空气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空气隔声性能3级,30≤Rw<35dB。
2)安装通风隔声窗后,室内进风量最大可达120 m³/h,达到GB/T 28198-2011《窗用动力通风器》通风量8级,V≥120 m³/h。
3)安装通风隔声窗后,PM2.5颗粒物净化效率>95%,达到GB/T 34012-2017《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颗粒物净化效率等级A级,EPM2.5>90%。
研发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高等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愈快,越来越多的人群居住在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边。交通噪声扰民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突出的环境问题。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城市居民中有近40%的人群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交通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为解决隔声窗开窗不隔声、关窗不通风的问题,通风隔声窗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多项通风隔声产品专利,主要采用特殊设计实现自然通风,或采用风机进行机械通风,以实现不开窗情况下的通风换气,这些专利技术产品因为本身的一些技术缺陷,目前大多没有实现规模化应用,还停留在专利技术层面。已经出现的一些所谓的通风隔声窗,其通风量、空气净化及隔声降噪功能均不如人意,没有达到同时改善人们居住与生活的声环境和空气质量要求。在隔声窗上实现通风换气的功能,可行的思路是不改变现有的隔声窗系统,在隔声窗上增加通风器,但是窗式通风器生产厂家在噪声控制技术的应用方面经验匮乏,在产品设计上仅实现了通风换气与空气净化功能,故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通风隔声窗。
技术特点
1)隔声降噪:对室外低、中、高频段噪声均具有较好的降噪效果,隔声窗整体隔声量高。
2)有源降噪:通过声波的干涉相消原理对净化风机发出的低频线谱噪声实现主动降噪,有效降低风机噪声影响。
3)通风净化:关闭隔声窗后,引入室外新鲜空气,通风量大、净化效率高,有效去除室外污染物,如PM2.5、PM10等颗粒物。
二、典型应用案例
案例名称
成温邛高速公路鑫源锦城花园小区自然通风式隔声窗安装工程
案例简介
成都市温江区鑫源锦城花园小区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南侧,该小区离成温邛高速路约40米,交通噪音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休息,引起大量投诉。后成温邛高速公路公司在该小区段增设4米高声屏障,声屏障建立后,噪声对低层1-2楼的居民有一定的减缓作用,但对高层的居民降噪效果微弱,仍然有大量居民投诉,后通过在噪声敏感点采取防治措施,于每户居民室内安装通风隔声窗,隔声外界噪声的同时保证室内通新风,项目完工后,受到当地居民一致好评,再无投诉。
GB 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住宅室内噪声限值标准:昼间≤45 dB(A),夜间≤37 dB(A);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换气次数:0.7次/小时。
安装本产品前,该小区临高速公路一侧昼间室外开窗最大72dB(A),原窗关窗54dB(A),昼间超出室内噪声标准9 dB(A),夜间超出室内噪声标准17 dB(A);拆除原窗,安装本产品后,室内关窗35 dB(A),最大隔声量37 dB(A),完全满足GB 50118-2010《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住宅室内噪声限值标准。
本产品室内最大新风量为120m³/h,通风能力超过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换气次数。
综上,项目顺利验收通过。
达到的标准或性能要求
(1)计权隔声量30—40dB,GB/T 8485-2008《建筑门窗空气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4级
(2)通风量60—120m³/h,GB/T 28198-2011《窗用动力通风器》—风量8级
(3)PM2.5净化效率>95%,GB/T 34012-2017《通风系统用空气净化装置》—A级
(4)水密性500—700Pa,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5级
(5)抗风压性3.5—4KPa,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6级
(6)气密性0.5—1,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7级
业主单位
西部某成品油场地
投运时间
2020年4月5日
工艺流程
顺时针转动窗户把手,关闭窗扇,低频及高频噪声通过系统隔声窗被有效过滤;开启隔声净化通风器,室内形成正压,将室内二氧化碳等通过门缝排出室外,室外PM2.5、汽车尾气等颗粒污染物经过进风过滤系统,净化效率可达99%,净化后的空气进入通风器内的降噪风道进入室内。
运行情况
本项目不涉及二次污染控制。
治理效果: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四川九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成温邛高速公路鑫源锦城小区自然通风式隔音窗安装工程进行了隔音效果检测,检测依据为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使用多功能声级计及声校准器进行。项目验收后六个月对产品运行效果进行了检测,开窗状况下,噪声值为56dB(A),关窗状况下,通风器运行时的噪声值为35dB(A)。
技术应用产生的碳减排效果
解决“开窗不隔声,关窗不通风”这一大难题,兼顾了隔声与通风功能,在关窗隔声的同时引入室外新风,同时解决室外噪声污染与空气污染的问题。计权隔声量30dB—40dB;PM2.5净化效率>95%,A级。无二次污染治理情况。
三、技术申报单位联系信息
单位名称:四川三元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星狮路511号1栋5层1号
联系人:雷钰
原标题:环保新质生产力 |装有风机有源降噪控制系统的通风隔声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