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指导下,由江苏省环保集团牵头发起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在南京成立。联盟首批成员单位由江苏省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省属企业、环保龙头企业、绿色金融机构等共28家单位组成,江苏省环保集团担任理事长单位。
联盟首届专家顾问委员会邀请中国工程院王超院士、贺克斌院士、蒋剑春院士、朱利中院士、任洪强院士、余刚院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于红霞教授、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乔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黄富强教授共9位院士及知名专家担任首席专家顾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刚刚召开的省委省政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提出,要着眼于形成强大的创新矩阵引力场,依托“链主”企业、细分龙头、创新联合体辐射带动,强化应用场景创新,打造创新企业集群。成立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力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
联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攻坚的关键难点,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前瞻布局、交叉融合,旨在构建“政府主导创环境、企业主体强创新、学科人才激活力、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做保障、中介服务提效率、成果转化增效益”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全链条贯通式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初始创新、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环节形成合力,形成支撑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快推动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联盟成立后,将充分促进生态环境科技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围绕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痛点难点,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提出生态环境科研方向建议。根据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新形势新要求,挖掘行业前瞻性、战略性需求及卡脖子关键技术需求,组织研究提出生态环境重大科研方向建议。二是统筹储备先进技术供给。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末端治理、过程控制、源头削减等各环节先进技术尤其是“卡脖子”关键技术的筛选,建立多渠道、多维度的技术产品供给清单,建立成果转化项目储备库。三是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发挥省属龙头国企在场景驱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组织战略技术、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相关技术政策研究和场景式实践试点工作。四是组织产业标准政策研究。研判分析现有生态环境领域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针对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政策、标准规范缺失及与产业供给不匹配等问题,强化技术产品标准制定,通过产品标准化推动提高国产化水平。五是探索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模式。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纽带、以产学研联盟为载体的协同创新机制,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资金和科创投资基金,探索建立“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商品化-产业化”一体化全过程资金支持模式。
联盟将积极探索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环境领域协同创新机制,联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各创新主体形成合力,促进全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会上,联盟成员单位就13个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应用试点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会上,联盟首席专家顾问蒋剑春院士、余刚院士、乔旭教授、黄富强教授4位院士专家围绕生物质碳材料、新污染物治理、难降解污染物治理的化学工程技术路径、有机固废高价值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前沿研究进展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同步线上直播。
大会同期召开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来源:投资发展部(科技创新部)
审校:王磊 王东歌
原标题:强化科技支撑 建设美丽江苏丨江苏省生态环境科研联盟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