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美丽上海典型案例|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引领低碳绿色生活新时尚

美丽上海典型案例|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引领低碳绿色生活新时尚

2023-09-04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225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亮眼“成绩单”。这背后,凝结着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生动实践的点点滴滴。在全市生态环保大会即将召开、“美丽上海”建设的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我们集中展现15个美丽上海典型案例,以记录上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并以此祝愿生态文明之花开遍申城大地,“美丽上海”新图景更加光彩夺目。
 
  一 工作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上海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生活垃圾产生总量和人均量与日俱增,垃圾处理问题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要求北京、上海等城市“向国际水平看齐,率先建立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为全国作出表率”。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期间,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对标中央要求和人民期盼,上海市委、市政府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工作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制机制
 
  2019年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按照“市级统筹、区级组织、街镇落实”的思路,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强化部门统筹协调,成立由30个委办局和16个区政府组成的垃圾分类减量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四套班子合力抓、党政协同齐心抓的制度,各级党委副书记和政府分管领导“双牵头”,形成市、区、街镇、村居四级系统,同时把垃圾分类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地区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开展创建评比,促进街镇落实对辖区内居民区、单位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职责。
 
  (二)坚持系统谋划,持续提升分类收运处置能力
 
  按照干垃圾全量焚烧、湿垃圾全量生化处理、可回收物全量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全量无害化处置的要求,系统提升分类收运处置能力。目前上海市已规范化改造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累计规范配置湿垃圾车1773辆、干垃圾车3287辆、可回收物回收车364辆;建成生活垃圾处置设施25座,其中,焚烧厂15座,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处理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十四五”期间,又规划新增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7座。
 
  (三)坚持标准化引领,全面重构可回收物管理体系
 
  推进再生资源回体系与垃圾分类清运体系的“两网融合”发展,出台《两网融合体系建设导则(试行)》,明确“两网融合”服务点、中转站和集散场的设置规范;“以区为主、市场化运作、适度补贴”的原则,由市级财政对各区通过土建或设施设备配套建成并运作有效的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和中转站予以补贴,同时16个区出台并全面实施低价值可回收物补贴细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形成了64家回收主体企业。
 
  为保障上海市南片城区的城市生活垃圾中端转运以及徐汇区两网融合资源回收中端智能分拣、打包、仓储任务,打造上海首家托底型“全品类两网融合集散中心”——上海环境物流有限公司一分公司(徐浦基地)。该基地作为上海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的一部分,采用信息化管控模式对生活垃圾收集、压缩,将生活垃圾分类装进环卫专用的、符合国际通用20英尺货运外形的密封式集装箱内,中转至码头,利用黄浦江、大治河、清运河等内河航道网络优势,经LNG新能源船舶水运至末端老港处置。同时为促进资源循环体系发展,打造再生资源智能分拣线和仓储中心,实现了杂塑、废、旧泡沫三大品类智能化分拣作业及采用AGV无人理货、无人仓储系统。
 
  (四)畅通处置渠道,规范有害垃圾全程分类管理
 
  2018年率先出台《关于规范有害垃圾全程分类管理的通知》,按照“产生者分类投放,各区属地收集,市统一收运处置”的原则,逐步形成了在居民和单位等产废源头由环卫部门专用车辆收运、末端分类后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资质单位处置的全程分类管理体系。2023年上半年,累计规范配置有害垃圾车119辆,全市有害垃圾分出量1.98吨/日。
 
  (五)坚持全程管控,严格落实监督执法
 
  整合社区现有的监控装置、运输车辆GPS设备、网格化监控等资源,依托各级管理主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五个环节”全程监管体系。源头分类投放及收集环节,推行“定时定点”投放,督促居民正确开展垃圾分类。分类运输及中转环节,推行公示收运时间、规范车型标识等举措,强化环卫收运作业的监督管理,杜绝混装混运。分类处置环节,推进末端处置企业进场垃圾品质自动监控、来源全程追溯,对未分类或不符合品质管理要求的生活垃圾拒绝处理。
 
  (六)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共治力量
 
  抓住“党建引领”火车头,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牵头组织实施作用,成立各区志愿者服务分队,聘任市、区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建立垃圾分类一小区一方案,落实好街镇联办及居(村)委每1—2周的垃圾分类工作分析评价制度,推动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发挥各自优势,把社区党员、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人心聚起来、垃圾分出来。
 
  党建引领自治共治智治 提升老旧小区分类实效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村是市中心典型的老旧弄堂小区,2018年6月作为垃圾分类试点区域以来,克服房屋权属复杂、设施陈旧老化、一体化物业管理缺失、公共空间小、煤卫合用、独居老人和外来人口多等不利因素,一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将垃圾分类工作嵌入到岐山村“行走中的党课”;二是巧用楼组长会议、志愿者大会以及弄堂议事会等协商议事机构,组建一支90余人的志愿者宣传团队;三是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天定时定点值班巡查,设立垃圾分类红黑榜,开展垃圾分类最美家庭评选;四是数字赋能,把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平台,同时试点智能化的视频监控;总体上实现岐山村居民对垃圾分类“两定”工作的知晓度100%,志愿者上岗人次、值守时间分别较试点前减少50%、40%,小区卫生环境明显整洁。
 
  三 实施成效
 
  一是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初步显现。生活垃圾分类“三增一减”实效逐步趋于稳定,2023年上半年,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7460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1.98吨/日,湿垃圾分出量9042吨/日,干垃圾清运量17158吨/日,对比《条例》实施前,垃圾分类形成的“三增一减”(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增加,干垃圾减少)实效明显。
 
  二是生活垃圾分类全程体系基本建成。上海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总能力超过3.6万吨/日,有害垃圾全面进入危险废物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处置转变为焚烧能源化利用和资源化利用,全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三是可回收物回收服务体系基本成型。目前,上海市已建成可回收物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198个、集散场15个,点站场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全市可回收物回收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日均回收量达7460吨。
 
  四是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基本形成。在全市广播电视中播放垃圾分类公益广告和专题栏目;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七进”线下活动,把垃圾分类知识送进公园、进社区、进村宅、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双双达到95%,市民已普遍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编辑|张玉洁
 
  原标题:美丽上海典型案例|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引领低碳绿色生活新时尚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2236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