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印发土壤污染防治新规 2020年基本管控土壤环境风险
2018-12-17
来源: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
浏览量:1362
西藏印发土壤污染防治新规 2020年基本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中链企通环保网
】土壤污染防治关乎整个生态文明建设,西藏自治区响应*家的环保号召,印发了《西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文件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以及主要指标,并且就建立土壤污染调查档案,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加强监管,做好预防工作,确保农用地安全,全面落实
土壤修复等方面作出了全局部署。
西藏印发土壤污染防治新规 2020年基本管控土壤环境风险
据悉,《西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已经印发。全文如下: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现将《西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7年2月21日
(此件发至县级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为加强全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按照《*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发〔2016〕31号)要求,结合我区土壤环境总体以原生态为主、农用地面积相对较少、企业类别单一、部分区域存在背景值较高、人为活动对土壤的扰动性逐步增加、土壤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的现状,为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要求,紧紧围绕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综合考虑。坚持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筑牢*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美丽西藏建设作出贡献。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区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再开发利用地块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率达到100%,全区粮食主产地和蔬菜基地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
2017年6月底前,完成《西藏自治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的编制。结合现有工作基础,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逐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掌握全区土壤环境污染与风险状况。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污染面积、分布情况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按照*家规定,建立全区土壤环境质量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环境保护厅牵头,财政厅、*土资源厅、农牧厅、卫生计生委等参与,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现有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控和区控监测点位设置。以耕地、林地、草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域、重点企业、采矿区、固废填埋处置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农产品种植基地、交通干线两侧等为重点区域,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加强全区土壤环境监测人员技术能力培训。到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区所有县(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保护厅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土资源厅、农牧厅、林业厅等参与)
(三)构建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
整合环境保护、*土资源、农牧、住房城乡建设、林业等部门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和信息资料,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力争2018年底前完成。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土壤环境数据共享,完成与*家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对接。编制部门间资源共享目录,明确数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环境保护厅牵头,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牧厅、卫生计生委、林业厅等参与)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