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小秸秆“逆袭记”:世界那么大,我真的要去看看了!——中链企通环保网

小秸秆“逆袭记”:世界那么大,我真的要去看看了!——中链企通环保网

2018-09-20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821

小秸秆“逆袭记”:世界那么大,我真的要去看看了!

   
         虽然我只是一棵普通的小秸秆,但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出去看看”。在我的家乡吉林省白城市,秸秆的日子可不好过,土地贼咸不说,还常年缺水,整得我们饱一顿饿一顿,自然长得又矮又瘦。


      从小我妈就告诉我,秸秆的使命很简单:奋力长,结大棒,天冷了,烧火炕。让我别整天寻思一些没用的,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事实上,我们中的大多数到不了家里,在地里就被废弃烧掉了。     人们老说我们没啥用,不值钱,烧了还污染空气,说我们是雾霾的制造者之一。我可不想背着这个罪名,我渴盼着改变命运。     东北有句老话:事儿就不经念叨。这不,心心念念地盼着,还真让我盼来了改变命运的好机会。
 
    事情还要从我家乡的变化说起。我生长的地方叫大安市大岗子镇五胜堂村,村里人普遍都是从地里“刨食”,生活虽然穷不到哪儿去,但也不富裕。     去年,镇上在脱贫攻坚中搞起了异地搬迁,建起崭新的居民楼,把包括我们村在内的三个村的村民搬到了楼上。起初,大家伙儿还担心住楼会不习惯,结果慢慢发现拧开龙头就有自来水,打开门就有天然气,楼里还是统一的地热供暖,不仅农民伯伯们摆脱了挑水烧柴禾的日子,我们秸秆也终于从炉灶里“解放”了出来。
 
    搬上楼后,大伙生活得舒适惬意,土地集中流转了,农民到附近的企业上起了班。有的年轻人还出去打工创业,奔着城里发展,只剩下老人们在家闲着。     村里的高跃琴阿姨看到这种情况,就跟大伙说,这么闲着还不如学门手艺贴补家用。她把老人们都召集到了镇上的新时代传习所里,用我们的叶子编织工艺品。这手艺简单好学,还不需要多大的力气,连村里一些身体不好的贫困户都能学。
 
    每到上课的时候,小区里的大爷大娘们都会聚拢过来。在他们的巧手下,我们的叶子变身成了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小摆件,有精美的小提篮、有敦实的小米缸、有舒适透气的小蒲团。大家都夸我们做成的工艺品有独特的乡村气质,又精美又耐用。     大爷大娘们做好一件,高跃琴阿姨就收一件,再放到网上去卖,一件能卖上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因为我们的叶子绿色环保,大家的手艺还十分精巧,各种订单不断。有些上手快的大娘,一个月下来赚了近千元。
 
    于是,我“火”了。村里人把我们收集到一起作为编织的原料,成了“香饽饽”,谁都不舍得再烧掉我们了。
 
    隔壁的吉泽合作社看准机会,跟高跃琴阿姨签了订单,专门采购我们做成的提篮,用来给客人存放从大棚里摘下来的蔬菜瓜果。一个小篮子正好装一斤葡萄,一个大篮子能装三斤香瓜,拎起来就走,特别受欢迎。许多人看着篮子觉得很新奇,把菜晾到一边,对着篮子各种拍照,然后“晒”到网上,我们抢了不少镜头。  
    我们的叶子有了大用处,剩下的茎部也被高跃琴阿姨收走了,她说这些茎部可以做成秸秆颗粒,是特别好的生物质燃料。乡亲们用三吨秸秆就可以换回一吨秸秆颗粒,这些颗粒烧起来热量足,还没有灰,很受欢迎。用高跃琴阿姨的话说,我们秸秆浑身都是宝,苞米棒子都比不了。
 
    如今,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实现了华丽“逆袭”。我们中有的被拿去做了生物质燃料,为人们提供光和热;有的被做成了有机肥料,供养土地和牛羊;有的被编织成了别致的工艺品,成了城里人“追捧”的对象。我想“出去看看”的梦想实现了。     世界那么大,我相信我们的身影将出现在更多有用的地方。

  (漫画:新华社记者 孙玮彤 绘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87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