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鼓楼区金川河畔,安乐村泵站前池的水生植物随风轻摆,与微生物携手,共同为水质纯净“保驾护航”,为金川河注入“一池清水”。
鼓楼区利用“微生物培养基净化装置+漂浮式拼装湿地+水循环”的创新科技组合对安乐村泵站实施前池水质提升,实现1+1>2的净水成效,日常前池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标准,消减底泥约30厘米厚。
近年来,鼓楼区遵循“追本溯源、控源截污、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技术路线,加强水陆统筹、综合施策,全力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
泵站出水是守护清水永续流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持续保障中心城区水环境,鼓楼区对辖区内泵站持续实施水质提升工程,在前期定期维护管网和加强排水行为监管等措施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利用新科技手段净化泵站前池水质,提升自净能力。
2023年,鼓楼区在上元门泵站和石头城泵站分别引入了漂浮式拼装湿地和微生物培养基净化装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成为我市首个采用“仿生修复技术”净化水体的城区。
2024年,鼓楼区结合安乐村泵站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每天对前池水体多次净化,并显著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得前池水域重焕生机。
01 立体净水工厂,让微生物成为“净化使者”
在泵站前池,放置着两个形似集装箱的装置。它们是 “微生物培养基净化装置”——一种集多种水处理技术于一身的水环境提升设备。
该装置由生物过滤层、微生物工厂、曝气系统构成,鼓楼区水务局与相关技术单位创新性地通过培养与释放微生物,结合活性污泥法技术、生物过滤技术、曝气推流技术等,实现了水体的立体循环净化,让这些“自然的清洁工”高效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同时减少底泥。
这项创新技术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大型净水设备和复杂的化学净水工艺,无需高额的化学药剂投入和频繁的设备部件更换;微生物在装置内自然生长繁殖,仅需少量的电力维持曝气系统和基本的设备运行,大大降低了长期运行成本;通过立体循环净化方式,能够快速地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水中有机物和氨氮含量,提高水质达标速度,为泵站前池水质稳定达标提供有力保障。
02 生态净水浮岛,让净化水变得美观又稳定
“漂浮式拼装湿地” 在泵站前池的水面上如同浮岛,各色植物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它运用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的典型特点,通过植物根系与水及生物介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生态吸附、生物分解、生物氧化、生物过滤、硝化反硝化等净化过程 ,并且强化了生态食物链,从而实现水体的自然净化。
漂浮式拼装湿地主要依靠自然的生态过程进行水质净化,无需大量的人工干预和昂贵的设备维护费用。植物自身的生长代谢和净化水质同时进行,仅需定期对植物进行简单养护和少量的设备巡检。
该装置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对多种污染物进行全方位的净化处理。高效的循环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净化效率,能够快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营养物质等污染物,确保水质长期稳定达到较高标准。它仿佛一个微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持续进行自我修复和更新,确保水质的长期稳定。
自项目运行以来,前池的日常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标准,经过3个月的治理,消减底泥约30厘米厚。
鼓楼区拼装湿地项目的成功开拓了城市水环境治理新思路,也推动了水环境治理技术的标准化建设。近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拼装式漂浮湿地工程技术规程》研编工作推进会在南京顺利召开,编制组实地调研鼓楼区上元门泵站前池、安乐村泵站前池、龙江河等拼装湿地项目,为标准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鼓楼区将持续推广这一模式,进一步增强泵站的水质净化能力,将“问题水”转化为“清洁水”,在守护“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水美鼓楼”靓丽画卷进程中,持续推动水环境治理创新技术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为城市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铸就坚实基石。
供稿:鼓楼区督改和攻坚办
编辑:刘典一
审核:谢 蕾
发布:刘承鸿
原标题:南京鼓楼:1+1>2,微生物净水与湿地生态的泵站双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