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大气污染重回中央环保督察视野,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大气污染重回中央环保督察视野,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2024-06-14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93

  空气质量反弹,被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注意到了!
 
  6月13日,生态环境部集中通报第四批7个典型案例,其中上海、浙江、湖北、湖南、重庆三省两市均与大气污染及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相关,另外,云南是部分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不力,江西则是一些地方开发建设破坏生态、治理修复问题突出。
 
  还记得吗,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有着鲜明的主题,即“统筹开展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选择的督察对象也都位于长江流域。这样来看,关注点似乎应与水密切相关,或是沿岸常出现的生态退化、“三磷”、建筑垃圾等固废问题。而且,自蓝天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以来,大气问题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中央环保督察的重点关注清单中。
 
  粗略回顾下以往的典型案例,关于大气污染,最近出现的是2023年第三轮第一批中“河南省许昌市长葛经开区平顶山市宝丰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同批次中仅此一个;再往前就是2022年第二轮第六批“新疆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不力 重污染天气多发”,也是仅此一个。
 
  但这次情况又不一样了,7个案例有5个和大气污染相关,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
 
  2023年空气质量多项数据反弹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再强调
 
  事实上,在生态环境部5月例行发布会上,相关发言人就曾透露,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既关注长江经济带流域性整体性问题及共性问题,同时也会考虑各省差异,找准突出问题。共性问题中,就包括大气污染防治,以及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破坏等近两年各类督察的大热议题。
 
  为什么在在取得“从雾霾重重到蓝天常驻”的十年治理成效后,各地因大气污染,又迎来了中央环保督察的“重拳”?背后原因在于,2023年全年,全国空气质量很多数据相比2022年都出现反弹。据《2023年1-1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统计:
 
  优良天数比例 2023年是85.5%,2022年是86.5%,下降了一个百分点。
 
  PM2.5平均浓度 2023年是30微克/立方米,2022年是29微克/立方米,反弹了1微克。
 
  PM10平均浓度 2023年为53微克/立方米,2022年是51微克/立方米,也是反弹了2微克。
 
  其他数据,臭氧有所好转,NO2反弹,CO则下降了0.1毫克/立方米,基本持平。
 
  总体来看,2023年整体空气质量确实不如2022年。要知道,随着大气污染步入协同减污新时期,每1微克的下降都十分不易。
 
  于是,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加大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和统筹强化监督力度”归纳在第六项重点任务“加强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和风险防范”中。同样是大气这块,2023年“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2022年“聚焦重点区域、行业、领域开展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对比之下,今年的“加大”可见力度。
 
  年初之时,环保圈也曾分析认为,经历了疫情期间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相对“温和”的阶段,未来,这一工作或许又将恢复到“高压”态势。
 
  检测数据弄虚作假花样百出
 
  各地大气污染防治短板亟需补齐
 
  5个案例分别是,上海市一些地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不力、浙江省一些城市空气质量出现反弹、湖北省部分地方大气污染反弹严重、湖南省部分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短板、重庆市一些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下降。从“反弹”“持续下降”等字眼来看,中央环保督察组对这些地方大气污染问题关注已久。
 
  其中,湖北省为“严重反弹”。督察组发现,“十四五”期间,湖北省多个城市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不降反升,荆州市、黄冈市、孝感市细颗粒物浓度逐年上升,2023年比2021年分别升高34.3%、29%、27.3%,重点提及了“一些行业污染治理不到位”“监测检测弄虚作假问题多发”等。
 
  据悉,中央督查组抽查了8家机动车尾气检测机构,全部有弄虚作假情况,手段包括利用其他设备的风扇转速伪造实际检测车辆转速;通过松油门、换挡位等方式降低车速,进而减少柴油车辆排放污染物检测浓度;用明显不符合柴油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要求的检测数据;人为安装阀门,减少进气流量,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等。而湖北省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约占全省总排放量的40%,本应是减排关注的重点。
 
  与此同时,企业自动监测数据失真失实情况也十分突出,如荆州某公司2024年2月2日至5月20日正常生产,期间锅炉烟气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超标40天、31天,但企业将生产状态虚假标记为“停运”上报监管平台,以逃避处罚;孝感某公司燃煤锅炉烟气现场实测二氧化硫浓度是自动监测数据的4倍,部分未经脱硫处理的烟气直排。
 
  检测机构弄虚作假在上海同样存在。督察发现,上海部分检验机构未建设重型柴油车尾气排放检测线,不具备相应检测能力,却违规检验重型柴油车出具多份检验报告,还有部分检验机构在被检车辆冒黑烟、发动机转速曲线明显异常等情况下,仍违规出具合格检验报告,甚至还存在换车替检问题。
 
  湖南一检测技术公司2023年以来,为没有设置烟气采样平台、不满足采样作业条件的公司出具3份烟气检测报告,但报告中的采样日期与采样仪器原始记录不一致。经调查确认,承担上述任务的采样员并未按技术规范采集颗粒物样品,而是利用公司电脑软件编造数据后,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数据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石,关系到后续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去年以来,人民法院会同相关部门,共同针对环保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就在最近,首次正式发布了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可见,对于检测数据弄虚作假问题,官方依然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政策全方位利好信号明显
 
  340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来“治气”
 
  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强调,到2035年,全国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以下,实现空气常新、蓝天常在。
 
  与此同时,大规模设备更新浪潮席卷而至。去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其中亦提出,要全面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工作。
 
  资金方面,据《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4年,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40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67亿元。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安排44亿元。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安排40亿元。设立支持“三北”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并安排120亿元。
 
  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再创新高,怎么花?生态环境部每年4月15日前和9月15日前分别组织开展一次项目入库集中审核,并根据入库申请情况适当加大入库审核频次。大气污染防治入库的项目包括燃煤污染控制、锅炉综合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大气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以及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有关重要事项相关的项目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35357.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