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吴伟祥:城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障碍

吴伟祥:城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障碍

2024-04-11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44

  3月1日,2024(第十一届)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论坛上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吴伟祥教授受邀分享“城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障碍”。吴教授详细介绍了易腐垃圾在前端分类的难点及末端处置中的技术问题。

 
  城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障碍
 
  垃圾分类是“双碳”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出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
 
  易腐垃圾资源化是垃圾分类工作最大的“卡脖子”难题
 
  投放环节,无人值守下分类质量不容乐观。
 
  收集环节,集置点恶臭污染问题加剧。
 
  运输环节,缺乏与“四分法”衔接的中转体系。
 
  处理环节,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短板突出。
 
  易腐垃圾“半壁以上江山”产处能力不匹配,是垃圾分类最大痛点难点。
 
  一、餐厨垃圾厌氧产沼技术存在的问题
 
  厌氧产沼高效纯化预处理技术攻关滞后。导致预处理效率低的原因:垃圾前端分类正确率偏低,厨余垃圾纯度不高(含杂率>20%);餐厨垃圾收运垃圾量不稳定,品质差(含杂率8%-15%);设备分拣除杂效率低、能耗高、生物质回收率低。国内餐厨垃圾、厨余垃圾厌氧处理方向研究数量多,领先发达国家,但生物质纯化预处理技术研究不足,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技术研究不足!
 
  厌氧产沼效能非常低。国内许多企业沼气产量实际仅50~60m³/t左右,大部分反应器容积产气率在1.5~20.m³/d,所有容积产气率超过3.0m³/d的反应器都是高温反应器。
 
  二、厨余垃圾好氧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好氧处理工程政策支撑不足,没有享受焚烧/厌氧产沼技术的资金补助!
 
  好氧堆肥发酵周期长、占地面积大。大型有机固废好氧堆肥主流工艺:动态槽式工艺(IPS系统)和动态隧道仓式工艺(SACT系统),绝大多数好氧堆肥周期为30-60d,少数设计为20-30d,以500t/d的好氧堆肥工程为例,占地面积高达50000-120000㎡,是相同处理规模厌氧产沼工程的2-4倍。
 
  机器堆肥产品品质差、腐熟程度低。90%以上的成肥设施产品不达标(《有机肥料》NY/T525-2021),45%的设施产品植物种子发芽指数小于10%(12-24h烘干“成肥”),存在垃圾污染转移风险,机器成肥能耗普遍大于150kw·h/t/d。
 
  三、昆虫蛋白技术问题
 
  氮素物质生物转化效率低。不是所有的易腐垃圾都适合养虫!低C/N餐厨垃圾较为合适。
 
  生物蛋白转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
 
  产品品质相对较差、虫渣腐熟度低。
 
  四、易腐垃圾资源化过程二次污染严重
 
  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大,原位脱氮除磷处理技术缺乏,生物难降解恶臭污染物去除难。
 
  常规膜法处理工艺成本高、浓缩液处理难。膜分离将产生20%-30%浓缩液,浓缩液处理难度极大,现有浓缩液处理技术不仅运行费用高昂、系统复杂、占地大,而且长期稳定运行的经验不足。渗滤液处理成本55-80元,含有浓缩液处理时100-150元,无论是蒸发、高级氧化还是回灌,膜浓缩液的处理都是很大的问题。
 
  原标题:【精彩发言回顾】吴伟祥先生—城镇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障碍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3311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