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环保产业突围要靠“新质生产力”

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环保产业突围要靠“新质生产力”

2024-03-05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51

  每年3月初,两会前夕,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都要召开一年一度的“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针对行业热点,邀请龙头企业,给出权威看法,发出两会的“环保好声音”。
 
  而今年3月,环保行业最热的话题,无疑就是当下的市场形势了。
 
  众所周知,当下环保行业正在经历一段“艰难时光”。对于现在的市场形势,领军企业的感受如何?他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于未来又有什么样的判断?更重要的是,领军企业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应对这一形势吗?
 
  带着这些问题,3月1日,《环保圈》记者参加了“2024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希望能为行业找到一些答案。
 
  1从“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到“灯火阑珊,星光暗淡”
 
  见面会伊始,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就做了题为“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 激活数字智慧新动能”的主题报告。
 
  在报告中,李其林坦承,从各项数据和市场表现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环境产业正处于大规模基建热潮退去之后的调整周期。
 
  之所以如此,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行业增量空间相对有限,传统环境市场需求趋于稳定,整体面临增长慢、盈利难的困境;二是传统的产业模式进入瓶颈期,很难在现有机制和模式下寻求新的增长点。
 
  环境商会常务会长、威尔利集团董事长李月中也认为,2023-2024年,环保产业无论是外部市场需求,还是内部市场需求实际上都在下降。由于政府资金压力很大,再加上本身这种传统的、功能设施性的环保项目市场就饱和了,所以市场需求出现下降。
 
  当然,随着标准提升,转型升级方面也会有一些新的需求,但这一块的需求量还很有限,跟此前10-20年环保行业的市场需求相比还比较小,所以总体的市场需求量肯定是在下降的,这是当下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环境商会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用了一句话来形容当前的环境产业——轻舟难过万重山。之所以出现这种状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行业属性的原因。
 
  环保行业除了脱硫脱硝之外,大部分是做污水垃圾处理的,这个行业在20多年前被定义为“市政公用”,属于公共产品。
 
  而公共产品的属性特点就是非盈利性、非竞争性、非排它性,而且很多都是垄断行业。更关键的是它的定价是政府定价,而不是市场定价,因为它涉及更多的国计民生而不是市场竞争。
 
  20年前,原国家建设部推动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一是因为当时政府缺钱,二是污水处理厂效率有待提升。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推进市场化改革。而如今,这个行业则要回归“市政公用”的本质。
 
  第二,商业模式原因,也就是PPP。
 
  当时推进市场化改革,用的是BOT模式、TOT模式,这些模式是很成熟的。一边政府向公众收取污水处理费,另一边再把污水处理费转给污水处理企业,它解决了一个收费机制的问题,所以这个模式没有问题。
 
  而到后来,我们开始搞PPP模式,它的顶层设计有一些问题。PPP项目大部分都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比如河流治理、湖泊治理,但这种河流和湖泊的责任方是谁?由于历史原因,根本找不到责任方,找不到责任方就没人付费。结果就只有由政府来承担,而政府承担又没钱干这个事,所以就想通过PPP模式来解决。
 
  所以,PPP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解决收费机制的问题,最终导致很多环保企业深陷其中。
 
  第三,企业自己的原因。
 
  如果把环保企业比喻成一个登山者的话,作为一个登山者,这几年有一些环保企业是“跑偏”了。环保企业不是投资公司,也不是平台公司,它更多的是一个环境信息技术提供商和环境服务供给者,而我们好多企业把角色定位搞错了,最终才会出现问题。
 
  以上三点,就是造成目前环保行业低迷的原因。
 
  骆建华表示,十年前他在帮发改委制定环保产业规划的时候,曾经这样形容产业的现状——“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所以当时提出的目标是“培育50家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
 
  如今,十年过去了,这一目标还没实现。当下环保行业的现状是什么呢?骆建华也用了一个词——“灯火阑珊,星光暗淡”。当然,希望还是有的,这需要我们所有环保企业共同努力。
 
  2在整体找不到机会的时候
 
  就去局部看一看
 
  那么,希望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又是什么?参加见面会的企业也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月中认为,民营环保企业要做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某一细分领域、某一专业技术方面做深、做精,提升自身的能力,这一点非常关键。
 
  当然,要想提升核心竞争力,需要去创新。而很多企业现在又面临增长的问题,市场竞争压力很大,如何保证创新?怎么还有钱去做创新?这确实是一个矛盾。
 
  但也要看到,现在不光环保产业困难,其他很多行业比环保行业更困难。相比而言,环保行业的市场需求还是有一些的,需要企业去挖掘,提升自己的服务和价值链,这就是企业家要做的事。
 
  李其林也表示,宏观形势什么时候好转?实际上很难预判,但他同意李月中的观点,环保行业相对其他行业需求还是稳定的。比如春节前国务院印发的《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全国12个高风险债务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但这里面环保相关的基础设施就不在被叫停之内。
 
  这说明,环保行业虽然不像有些行业那么热闹,但是我们有基础、稳定的需求,这是这个行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和信心。无论周期起起伏伏,但环保行业还是有需求的。
 
  具体来说,需求在哪里?去年12月环境商会举办的“2023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暨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和君咨询副董事长李向群曾经以《2023中国生态环境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为题做过一个报告。报告显示,大量项目都在广东、山东、四川、江苏、安徽这五个省,是全国前5强。
 
  李其林表示,当我们在整体找不到机会的时候,就去局部看一看,它的细分区域可能有些区域、城市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是有机会的。比如西南地区,由于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四川的增长就非常快,这些局部区域还有环保企业的增长空间。
 
  再比如前面提到过的“12个省市缓建或停建基础设施项目”的事,它是由高风险债务引起的,变相也会带来一些机会。如果一个地方的负债率过高,那它一定需要外部的投资和新的技术来支撑它的经济发展,这里面也是需要一些解决方案的。
 
  还有行业壁垒的问题,比如“三桶油”的壁垒很高,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很难进去。但在这些领域里,原来有壁垒的行业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没机会,它可能需要我们去深耕,为业主在转型期、经济下行期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这也是环保企业的机会。
 
  而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讲,除了打磨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之外,还要精准定位发展的方向。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资金有限、精力也有限,那就要在局部区域、局部行业里精准地做好协同,锁定一个优秀的细分赛道,把自己协同进去。找好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让金融机构、投资方看到你的价值,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骆建华也表示,从历史角度看,任何一个国家的污染治理都是阶段性的,比如日本的环保治理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步,投资高峰是在1973年-1974年左右。而对中国来讲,环保治理的高峰实际就是三年污染治理攻坚战。随着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减慢,环保投资下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污水处理率都已经97%-98%了,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再去建污水处理厂。
 
  所以,如果从狭隘的污染治理角度看,环保投资肯定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因为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但如果从整个环境改善、环境治理的角度看,有些工作可能才刚刚开始,比如零碳产业、源头治理、生态修复等。
 
  因此,不能狭隘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有些企业过去专注于污染治理这一块,对他们来讲,现在的转型可能有点快。未来等环保企业慢慢转型到生态治理、低碳这些领域了,就会逐渐适应新的形势。
 
  3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 激活数字智慧新动能
 
  事实上,关于环保企业的未来方向,环境商会其实有一套非常系统的思考,那就是李其林今天报告的主题——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当下的一个热词。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之后在不同场合又曾多次提及,今年已成为中国多地部署工作的重要高频词。那么,“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在环保产业,又应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呢?
 
  李其林表示,所谓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更加重视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对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
 
  围绕环境产业,新质生产力可以帮助整个产业实现三大升级——高端化、低碳化和数字化。
 
  首先,“高端化”——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构建新业态。
 
  以“构建新业态”为例,环境产业正在出现业态重构、模式重组的大趋势,对于企业而言,要找准自身在生态链的位置。其中,头部企业通过资本优势构建综合环境服务平台并扩大平台优势;中小企业最好的方向就是走好专精特新之路,打造细分赛道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借助自身的革新能力开启下一个新征程。
 
  其次,“低碳化”——拓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
 
  新一轮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环境产业要真正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拓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
 
  例如,环境企业可以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发力新能源领域,布局碳减排赛道。一方面,通过科技手段与碳减排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通过与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等结合,为实现“双碳”目标夯实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开展碳减排管理,包括碳资产管理、标准制定、碳减排核算、碳交易等工作,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第三,“数字化”——锚定新方向、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生态环境领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数字技术正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深度服务于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数字化”可以推动行业标准化、运营自动化、决策智慧化,一场环境产业的“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同时,数字资产将来也会成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桥梁,挖掘数字资产应用在生态环境领域的价值未来也是产业需要共同探索的课题。
 
  总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动科技和社会创新,必然也要历经各种困难和调整。环境商会也将与大家一起携手,共同推动环境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筑梦美丽中国。
 
  原标题: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环保产业突围要靠“新质生产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3146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