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浙江首个!宁波建成全域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浙江首个!宁波建成全域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2024-01-29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54

  2023年以来,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大力加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以宁波市为试点积极开展探索实践,经过一年努力,初步建成覆盖森林、海洋、湿地、海湾的“1+4+X”全域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宁波市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兼具山水林田岛、江河湖海湾等生态要素的滨海城市,独特完整的生态系统孕育了多姿多彩的万千生灵。根据调查,全市拥有野生植物2183种、陆生野生动物546种、海洋生物1115种。宁波市立足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中心、宁波(鄞州)城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宁波市杭州湾湿地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宁波(象山)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宁波(北仑)海湾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及30多个野外观测场,在全省率先建成“1+4+X”的生物多样观测站网络。依托观测网络开展全域监测评估、科研人才培养以及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逐步实现“监测—保护—预警—科研—体验—产业”的一体化模式。
 
  目前,宁波市已经基本实现重要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及其栖息地生态监测全覆盖,长期在杭州湾湿地公园、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等重要自然保护地开展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东亚江豚等濒危物种的监测评估,完善生物多样性预警监控机制。同时,联合中国林科院、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院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和引入机制,形成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2023年举办“甬有生态”亲子课堂120余次,科普进校园35次,开展生物多样性体验活动15场,参与人数2万余人。
 
  宁波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中心
 
  以宁波市环科院为技术依托单位,整合提升全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力量,发挥生物多样性观测站网体系中“1”的核心作用,在全省首建生物多样性博士后工作站,协助管理部门制定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和标准化建设,推动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和宣传,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信息交流以及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为实现宁波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服务。
 
  宁波(鄞州)城市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
 
  坐落于宁波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内,依托单位为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为华东师范大学于1983年设立的天童长期定点研究基地,2005年被获准首批加入国家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网络,2012年首批加入“国家理科野外实践教育共享平台”。该站实验生活设施完善,面积2675平方米,是开展城市和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状况观测研究的一线平台。
 
  宁波市杭州湾湿地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
 
  位于前湾新区,主站区设在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内,依托单位为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是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长期观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具有科研用房680平方米,固定观测场8个,并依托观测站成立了“杭州湾滨海湿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宁波(象山)海洋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
 
  坐落于象山县西沪港,由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甬环苑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包含1座主站区和6个位于周边重要生态敏感区的野外观测场,用于观测自然保护区、高强度人类干扰区、重点工程区等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状况和生物多样性水平,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长期定位观测提供可靠的观测平台。
 
  宁波(北仑)海湾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
 
  位于北仑梅山湾新区,依托单位为宁波海洋研究院,主站区面积约800平方米,包含办公区、实验操作区、标本样品储藏区、设备存放区、数据管理区。目前,已在梅山湾区域根据鸟类、潮间带生物、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三个典型海洋生态环境设置3个观测场,并定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民众海洋生态保护意识。
 
  来源 |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
 
  编辑 | 王雯 杨婷玉  审核 | 杨贡江  签发 | 陈利
 
  原标题:全省首个!宁波建成全域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3010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