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坚持“疏堵结合、多措并举、分类指导、多元利用”的工作思路,形成以秸秆肥料化(直接还田)、饲料化、燃料化为主,肥料化(有机肥生产)为新突破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体系,为全域开展“三全一科”(全量、全域、全程和科学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发展途径,2023年吴兴区成功获批全国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重点县。
以疏为主创新科技
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深入探索秸秆多元综合利用创新科技,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效能。
一是深度“饲料化”实现生态循环农业。全市率先引进利用厨余垃圾作为优质饲料养殖黑水虻技术,将黑水虻粪便和秸秆堆肥生产有机肥后,与高标准农田“万亩方”农业基地进行生态循环联动,集成“厨余垃圾-黑水虻-秸秆-有机肥-农田”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应用,有效解决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两大难题,实现区域生活和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双向融合。
二是探索“秸秆水产饲料化”技术试点。联合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创新研究秸秆饲料化技术并成功运用于水产养殖业,以全区2万亩水产基地作为试点示范,将秸秆作为渔业养殖饲料主要原料,形成淡水鱼新型养殖模式,降本增产的同时进一步增加秸秆多种利用途径。
三是科学试点推进秸秆适度还田。分别在东林镇、高新区、织里镇、八里店镇等产粮大镇开展秸秆适宜量还田科学试验,科学测定各地区秸秆最佳还田量,有效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增加,提高土壤水分保蓄能力,改善土壤性状,实现田间废弃物资源化直接利用,减少秸秆露天焚烧,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以堵促疏,严防死守
堵住秸秆露天焚烧全路径
以点及面、集中攻坚,多途径协同作用,大力推进秸秆禁烧工作,逐步实现“零火点”目标。
一是全员出动,当好田间地头“消防员”。依托“执法+村社”模式,联合各部门组成由执法队员、网格员及村社干部参与的秸秆禁烧巡查队伍,在焚烧高发时段、集中区域加大巡查频次,对焚烧秸秆等行为及时劝阻、制止,做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教育一起。10月份通过高空瞭望系统累计发现火点218个,出动人员796人次,巡查发现并制止露天焚烧行为104起。
二是全域覆盖,当好政策引导“宣传员”。深入田间地头、沿街商铺向公众普及秸秆焚烧制度法规,利用广播、短信、报纸、横幅等宣传方式,全范围、全天候进行滚动式宣传,通过公众号等新媒体设立群众举报投诉途径,累计发放禁烧宣传册6000余本,营造全民共同参与的秸秆禁烧氛围,切实增强群众的禁烧意识。
三是全线防控,当好长效管控“管理员”。建立健全秸秆焚烧长效管理机制,将露天焚烧荒草、垃圾、落叶等废弃物一并纳入禁烧管理范围,根据高空瞭望辐射范围及农田分布情况,科学划定秸秆焚烧高中低风险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分等级调配力量进行长效管控。执法队员、村干部、网格员实行“包点负责、网格管理”模式进行联动巡查。
体系构建,政策引领
打通秸秆“收储运销”全产业
聚焦制度体系支撑保障,不断优化收储运布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探索何种奖补模式,全力构建农村秸秆增收全产业链。
一是全面推进“141”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建设1个秸秆收储中心、4个秸秆产业化利用示范点、1个秸秆还田示范监测点,构建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吴兴区秸秆“收储运加销”一体化产业格局。全面发挥秸秆利用专业合作社作用,覆盖粮食、湖羊、水产等核心产业,通过合作社协调指挥功能,为区域性秸秆的产储加销一体化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农作物秸秆“收运储加销”一体化产业格局基本实现。
二是大力完善秸秆产业支持政策。以政策鼓励为导向,充分整合相关资源和资金用于秸秆综合利用,修订完善吴兴区湖羊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三年行动方案补助政策,积极探索秸秆收储利用企业贷款优惠等金融支持,谋划秸秆产业用地、用电、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提高农民主体自觉进行秸秆利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秸秆利用率。
三是加快推动共同富裕机制落地生效。秉持惠农、惠民思维,让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融合共同富裕理念,以“村集体+企业+低收入农户”的形式带动地方村集体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创造近百个固定就业岗位和3000余个季节性临时劳动用工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实现区域共富。
吴兴区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创新发力,努力实现秸秆资源变废为宝,擦亮绿水青山底色,提升“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幸福感和辨识度。多元化秸秆综合利用,既有效助力区“无废城市”建设,又通过产业推动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接下来吴兴区将纵深推进秸秆“三全一科”综合利用工程,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应用秸秆新技术,推动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来源 | 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省生态环境厅土固处)
原标题:“秸”尽其用,吴兴积极探索秸秆全量化利用新模式(“无废之窗”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