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数据显示,2023年1-8月,江西吉安市青原区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2.8974、同比变好0.17%,全省排名第九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近年来,青原区坚持以水质量改善为核心,聚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打好风险“扫雷战”、设施“提升战”、防治“整体战”,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更高标准守护好“一库碧水”“一江清水”。
打好风险“扫雷战”,全面排查溯源污染源
“肉眼看上去,水质还不错,但水污染指标有没有超标,要取样回去化验再看。”近日,孤江畔,青原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人员正在常态化开展水污染排查溯源,说话间,他们完成了水质采样。
“准确掌握水质变化,及时排查水质风险隐患,是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先决条件。”青原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丛智说,“我们坚持下好排查溯源‘先手棋’,全域化、专业化、常态化开展水污染排查溯源,守住水环境保护‘第一道防线’。”
紧盯汛期、干旱等重要时段,青原区聚焦主要河流断面、饮用水源地等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展对断面上游5公里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地毯式”溯源排查,摸清入河排污口水质状况及其所处位置的周边及上游环境,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82个赣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
针对“疑难杂症”,青原区聘请第三方机构采用现场勘查认定、无人机(船)补充航测、管道QV检测相结合方式,对水污染源进行现场核查。运用CCTV机器人和QV潜望镜对城区主次干道、住宅小区的雨污水管道进行排查溯源,排查污水管226.35公里、雨水管314.51公里。
打好设施“升级战”,织密污水处理安全网
管网接入农户,污水进入管网。走进富滩镇张家渡村,昔日污水横流、乱排乱放的乱象已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干净整洁、溪水潺潺的优美风景。
张家渡村的华丽转身,源自于青原区实施“两水”共治的生动实践。
青原区投入资金1.72亿元,实施“两水”共治项目,铺设圩镇生活污水管网4.4万余米,有望在2023年底前构建起覆盖全区乡村治污体系,农村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统筹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涝区治理、江河治理等项目,把赣江、孤江、富水河等流域周边的池塘、溪流、水库等纳入整治提升范围,推动“一江两岸”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加快乡村污水管网建设的同时,青原区抓紧补齐城区雨污分流设施短板,实施城区雨污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清淤检测雨污管网529公里,改建雨污管网38公里,建成投入日处理3万吨污水处理厂。
此外,青原区坚持“一口一策”整治入河排污口。华能井冈山电厂投资800万元,采用钢筋混泥土浇筑排口底部,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完成投资1400余万元,一批重点入河排污得到有效整治。
打好防治“整体战”,推动水环境质量升级
花洲浮翠,水美岸绿,浅水沙滩,滨水石阶……位于富水河畔的千年古村陂下村,通过投资320万元改造提升,不仅美化了水生态环境,更发展起丰富的生态乡村旅游项目。漫步其间,让人尽享“水”的灵动与惬意。
“我们坚持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双管齐下’,以截污治污为核心,控、截、疏、排‘四策并举’,辅以生态清淤、水动力调节等措施,重塑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水环境。”李丛智介绍。
为推动水环境质量提档升级,青原区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以红、古、绿文化为魂,实施水美乡村建设,通过治水育景、治水美村,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一幅“一轴两区,多点引灿”的水美乡村壮丽画卷。
青原区投入资金5.29亿元,综合治理富水河干流及17条支流,生态修复河道210千米,创建山水田园厚塘村、畲乡风情敖上村、翰林儒学马塘村等一批水生态文明村,推动两岸山水园林乡村建设。
如今,青原区水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截至8月底,全区95%以上水库水质达标,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II类水以上,主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处处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作者|吉环宣 刘帅
来源|吉安市生态环境局
原标题:青原“三战”治水绘就清水绿岸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