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答记者问实录|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答记者问实录|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3-10-08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87

  主持人(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杨正国):谢谢巫勇处长的介绍,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问题一(湖北日报):
 
  武汉市于2022年4月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请问武汉市的“无废城市”建设具有什么样的特色与亮点,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彭先桥(武汉市生态环境局一级调研员):谢谢您的提问。自入选“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谋划、积极推进,印发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任务分解表,建立工作机制,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武汉市采取任务清单化管理,要求各市直单位、各部门制定任务分解表,明确各项任务要求,明确每项任务完成时限,要求各单位每月20号前报送各项任务进度。同时,每月定期召开“无废城市”工作调度会,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各项工作,对进度落后的及时督促、对推进困难的及时指导、对任务完成较好的邀请相关部门做经验交流。目前,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一、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武汉市积极推动工业固废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尾矿减排和综合利用,近五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尾矿实现零排放,钢渣、氧化铁皮、含铁尘泥等冶金渣综合利用率提升至100%,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稳定在100%。
 
  二、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武汉市依托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现秸秆高值化利用,江夏区推广“秸秆有机肥+集约化育苗”模式,就业村民月增收3000元以上。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有效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绿色低碳生活提升城市品质
 
  武汉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3个生活垃圾发电项目相继建成,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1万吨/天,现已实现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4.99%、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89%。
 
  四、危险废物管理实现风险可控
 
  武汉市完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开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新增2368家小微企业纳入收集范围。同时不断健全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运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全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扩增至110吨/日。谢谢!
 
  问题二(湖北省政府网):
 
  据了解,襄阳市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比如“五废”三化、“无废城市细胞”创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请您介绍一下在推进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付睿(襄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谢您的提问。襄阳市自2020年开始,连续两年将“无废襄阳”建设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列为市委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成立了市长领衔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襄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襄阳市“无废城市细胞”创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十四五”期间,全市拟实施重点工作任务76项,重点工程项目91个,计划总投资108亿元,以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今年以来,市政府多次组织“无废城市”建设推进会和联席会,快速搭建工作平台。襄阳“无废城市”建设经验在中日“无废城市”技术交流会、全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会上作交流,襄阳“无废城市”LOGO和IP在湖北省六五环境日活动期间正式发布,襄阳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在工业固体废物方面,一是打造以骆驼集团铅蓄电池回收再利用为代表的多条循环产业链,目前铅蓄电池回收网络已覆盖鄂、川、陕、渝等八个省市,回收利用能力达30万吨/年。以谷城、老河口两个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依托,打造年产值480亿元的循环产业。二是推进磷石膏污染防治为目标的综合利用重点工程项目,已建成泽东化工、泰山石膏等19家综合利用企业。目前,全市资源综合利用在建项目23个,总投资133亿元,到“十四五”末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
 
  在农业固体废物方面,一是以襄阳正大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养殖企业为抓手,推动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已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二是大力推广以湖北绿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年处理有机废弃物5万吨以上,日产生物天然气15000立方米、生物有机肥100吨。“十四五”期间,全市拟新建重点工程项目12个,总投资19亿元,到“十四五”末期,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0%。
 
  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一是建成符合垃圾分类标准的投放收集点210个,完成省级示范社区创建11个。二是充分发挥城区国新天汇公司等存量企业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产能,同时在枣阳、老河口等县级行政区新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实现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十四五”期间,全市拟新建重点工程项目37个,总投资72亿元,到“十四五”末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一是推动汉江国投作为收运端特许经营主体,解决产废分布零散、收运成本高等收集端问题。二是新建工程项目解决处置端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在建的襄州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项目,设计处理能力达50万吨/年。“十四五”期间,全市拟新建重点工程项目2个,总投资3.8亿元,到“十四五”末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2%、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
 
  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一是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增强,全市已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企业17家,危险废物年利用能力、焚烧处置能力、填埋能力分别达到38万吨、9.5万吨和5万吨。制定了《襄阳市危险废物包装规范指引》,正在探索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二是医疗废物处置补短板,建立鄂西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医疗废物日常处置能力达33吨/日,最大应急能力达50吨/日。“十四五”期间,全市拟新建改建重点工程项目9个,总投资14亿元,到“十四五”末期,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8%。
 
  在“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方面,一是已发布七类“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标准,包括“无废机关”“无废学校”“无废社区”“无废企业”“无废园区”“无废乡村”“无废景区”。二是积极推动“无废城市细胞”实体创建,目前符合条件的“无废城市细胞”正在进行各自领域的申报工作。
 
  谢谢!
 
  问题三(极目新闻):
 
  请问下宜昌市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做了哪些特色创新工作?
 
  杜高胜(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谢您的提问。宜昌是“大国重器”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所在地,也是长江三峡咽喉枢纽和生态屏障。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项特色创新工作:
 
  一、积极推进待闸船舶污染物“零排放”
 
  据统计,每年长江宜昌段约6万艘船舶在此待闸通行。
 
  一是建立健全联动机制。我们加强了海事、交通、生态环境、住建、城管等多部门紧密协作,建立了长江船舶污染防治长效联动协作机制,实现了待闸船舶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转运处置“全免费”。
 
  二是不断提升处置能力。近年来,相继建成12个污染物接收码头,占全省总量30%;建成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船46艘,占全省总量42%。
 
  三是创新推出协同治理系统。2019年11月,国内首创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应用系统“净小宜”上线后,实现了船、港、岸各节点对接和船舶污染物处置闭环管理。“净小宜”上线以来,长江宜昌段累计接收船舶污染物近52万吨,守护一江碧水东流。
 
  二、打通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监管“最后一公里”
 
  2020年,宜昌市在省生态环境厅指导下,创新推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3+1”运行管理范式试点。
 
  按照“自主申请、优中挑优、公开透明”原则,从原9家市级试点企业中遴选出3家参与省级试点工作。由三峡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会同3家试点企业为宜昌量身打造“统一管理、规范运行、应收尽收、末端兜底、市场有序”的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3+1”运行管理范式。今年6月,3家省级试点企业均已完成贮存设施改造,申领经营许可证投入运行。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收集危险废物1677吨,服务小微企业1061家。
 
  目前,我局正在加强与教育、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无缝”对接,协商建立覆盖全市学校实验室、机动车维修店、医药销售企业、实验室检测机构的危险废物收集体系,进一步拓展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覆盖范围。
 
  三、着力探索磷石膏综合治理“新路子”
 
  磷石膏是磷化工行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但综合治理难度较大。宜昌坚持系统化治理、集群化布局、绿色化转型、高端化发展,持续推进磷石膏综合治理。
 
  一是精准调控促进前端减量。全市推进磷矿“采选充”一体化,在原有物理选矿厂9家、选矿能力760万吨/年基础上,2022年新建物理选矿厂4家,新增选矿能力150万吨/年。2023年计划新建选矿厂6家,新增选矿能力730万吨/年。2023年上半年,全市开采中低品位磷矿资源215.87万吨,入选中低品位磷矿213.75万吨,中低品位磷矿入选率达到99%,选出精矿98.12万吨,折算标矿83.70万吨。
 
  二是技术创新赋能中端提级。近几年来,围绕磷石膏建筑材料、交通材料、基础材料等三大领域22个关键技术主攻方向,探索磷石膏大掺量、高价值应用路径。全面推进磷石膏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建成无害化处理装置315万吨/年。
 
  三是产业扩面拓宽末端应用。重点强化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消纳,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布10大类35种磷石膏建材产品。大力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能力,全市培育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生产企业29家,建成磷石膏综合利用装置能力1837万吨/年。2021、2022年宜昌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稳定达到省政府考核目标。
 
  谢谢!
 
  问题四(中国环境报):
 
  请问黄石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形成了哪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模式?
 
  吴兴才(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我们围绕制约黄石市重点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创新性提出探索建立固废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钢铁行业“自产自消”、 铬盐生产行业“干法解毒”等“无废模式”。
 
  固废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模式企业代表是国家首批工业环保资源化利用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50个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核心企业之一的中化学大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家利用铜冶炼废渣回收有价金属、第一家无尾砂坝、第一家无终极废物排放的选矿厂,拥有选矿、湿法工艺、火法工艺、真空蒸馏工艺等生产线,生产七水硫酸锌、铅铋合金等产品。其湿法工艺产生的浸出渣作为火法工艺的主要原料,火法工艺产生的铅浮渣作为真空蒸馏冶炼工艺的主要原料,实现资源厂内循环。同时,承接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的铜冶炼炉渣,经碎矿、磨浮、脱水产出铜精矿,销往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实现资源厂外循环。每年可处理铜冶炼炉渣120万吨、危险废物7万吨。从危险废物中回收铅8500吨、锌6000多吨、铜1500吨,铅锌金属回收量相当于国内两座中型铅锌矿山。2022年资源化利用产值136800万元。
 
  钢铁行业“自产自消”模式企业代表是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含铁含锌固废转底炉项目,处理高炉灰、转炉灰、污泥,产出的金属化球团作为原料返回高炉或转炉使用,次氧化锌粉作为产品外售。年处理固废20万吨,生产金属化球团9.37万吨,次氧化锌粉5000吨,实现含铁含锌固废零排放的同时,年产值约11000万元。
 
  铬盐生产行业“干法解毒”模式企业代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铬盐生产企业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解毒窑将危险废物铬渣转化为一般工业固废三氧化二铬,既消除六价铬危害,又作为水泥混合料得以充分利用。每年可处置铬渣10余万吨,在提升企业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的同时,有效降低生态环境风险。
 
  问题五(湖北卫视):
 
  刚才,四个城市分别介绍了建设推进情况,请问目前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整体推进情况怎么样?
 
  巫勇(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一年来,在四个城市率先建设和引领下,全省在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绿色化、低碳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整体推进情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高位部署组织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无废城市”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加强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建立了以省环会为领导机构和部门合作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与此同时,组建省级技术指导小组,推动亮点聚焦,创新模式探索和凝练。
 
  二是主要工作任务有序推进。就省生态环境厅而言,《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任务有24项,截至目前,基本完成5项,正在和持续推进19项。就4个城市而言,386项任务,已完成105项,完成率27.2%;
 
  三是重点探索创新任务取得成效。国家明确将“磷石膏污染全链条治理”作为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创新任务。湖北省先后印发了《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试行)》《关于加强磷石膏库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磷石膏转移环境管理的通知》等法规、文件、规范。建设了磷石膏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磷石膏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监管。磷石膏污染治理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市州共同发力,积极推进磷石膏在建材、筑路等行业的推广应用及无害化处置,探索磷石膏利用新技术和新方向,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促进了磷石膏利用率快速提升。
 
  四是省级“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进。目前,十堰市、荆门市、鄂州市、孝感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等7个市申报 “无废城市”建设。
 
  接下来,湖北省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落实《三年行动方案》,以三化为原则,以健全完善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为支撑,以五大类固体废物为重点,精准施策,系统推进,力求打造“示范引领、重点推进、共同缔造”的“无废城市”建设格局。
 
  记者朋友们,“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也是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宣传、引导发动社会广泛参与是“无废城市”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环节。今后,请媒体朋友们积极参与和支持,宣扬“无废”理念、营造“无废”建设浓厚参与氛围。
 
  谢谢!
 
  主持人(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杨正国):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各位嘉宾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当前,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系统开展主题教育,认真组织实施湖北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广大媒体和记者朋友将笔尖对准群众,将镜头对准基层,全面系统展示了湖北省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力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成效,在此,深表感谢!目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厅党组要求,我们正在开展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典型经验做法的总结提炼工作,力争形成一批可学习、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事例。我们将及时把相关情况推荐给大家,请大家帮忙做好宣传推广。同时,也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走基层,不断发现群众身边的好事例、好做法、好经验、好人物,共同推动美丽湖北建设工作走深走实。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原标题:全文实录 | 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23727.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