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49起典型案例说明了什么?——中链企通环保网
2018-09-20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590
“回头看”49起典型案例说明了什么?
5月30日至7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分别进驻黑龙江、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江苏、江西、广东、广西及云南等10省区。
本报梳理发现,督察期间,各督察组相继通报了49起典型案例,通报频次密、措辞严,涉及省份多、主体多,引发关注广、震慑大。
抓住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和舆论声势
“回头看”期间,各督察组通过生态环境部官网、双微等渠道持续通报各地“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案例,直指问题,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效应和舆论声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据统计,各督察组一共通报了49起典型案例。其中,江苏、江西、河南、内蒙古被通报的*多,均为6起;广西和云南均为5起;黑龙江、广东、宁夏均为4起;河北为3起。
从典型案例在各省份的地域分布来看,49起典型案例涉及47个地级市,大多数城市被通报了一次,但也有一些城市被多次通报。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被通报3次,江苏省泰州市、河北省石家庄市、江西省九江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被通报了2次。
这些典型案例直指各地“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态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折射出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几十年来的惯性发展思维和淡薄的环保意识,戳破了有的地方政府有令不行、漠视群众、落实不力、应为不为、敷衍了事的做法,有效起到通报一起、警醒一片的作用。
“督察期间发布典型案例,能够对地方政府形成更大震慑和触动,能更快推动问题解决。”*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出。
通报案例均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领域,与正在开展的七大标志性战役和四个专项行动形成呼应从污染问题的类型来看,此次通报的49起案例涉及水、气、土、固废等类别60余个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的曝光和查处,体现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将各地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这一鲜明特点,与生态环境部今年组织开展的多个专项行动彼此呼应,相互配合。
经过梳理分析,涉及水污染问题的有19个,数量*多。如广东汕头的练江、佛山的漫水河、清远的澜水河,广西南宁的黑臭水体治理问题、梧州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问题等。这些污染问题,同样是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和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所关注的。
今年5月9日,生态环境部启动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我们看到,此次“回头看”通报的典型案例中就有16个涉及固废领域的环境问题。其中,江苏多地因为长江沿线固废问题被通报。包括沙钢集团在长江岸边堆存百万吨钢渣、中*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在长江岸堤内侧填埋3万多立方米化工废料和其他固废、泰兴滨江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在长江岸边违法倾倒数万吨污泥、南通如皋市沪江废油净化厂和福林燃料油经营部在长江岸边堆积大量危险废物等。
此外,自然保护区一直是中央环保督察和生态环境部关注的重点。“回头看”期间,宁夏灵武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侵占*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存在大型养殖场,黑龙江乌裕尔河*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改不力这3个典型案例的曝光与查处,正好与“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形成联动之势。
坚持问题导向,以公开通报传导压力,落实责任,推动问题解决
据统计,被通报的49起典型案例中,涉及60余个责任主体。这些责任主体有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也有污染企业,而且每起典型案例都涉及到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这充分体现了中央环保督察既督政也督企、主要是督政的特点。
此次“回头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我们看到,典型案例公布后,引起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相关整改工作和追责问责迅速启动。
有的地方立行立改,迅速推动问题迅速解决。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在被通报后,集中力量开展“散乱污”企业“歼灭战”。截至6月13日,应拆除的共24家“散乱污”冶炼企业已全部拆除。
有的地方召开会议,细致部署工作,明确落实责任。江苏省泰州市在被两次通报后立即召开三千人大会,成立“向环境污染宣战指挥部”,市委书记任第一总指挥,市长任总指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纪委书记、宣传部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以及4位副市长任副总指挥。
有的地方以案为戒,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广东省阳江市因固废问题被通报后,从7月开始,集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大行动,对辖区内固体废物等方面问题深入开展排查整改。
事实证明,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曝光问题,是一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动地方党委政府进一步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性、严肃性和紧迫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全社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信心和希望。
(来源:中*环境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