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为何陷入发展困局?价格优势渐失、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中链企通环保网
2018-09-20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995
山东地炼为何陷入发展困局?价格优势渐失、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近日,山东地炼企业再次成为焦点。先是有消息称近四成山东地炼企业出现亏损,紧接着以石化产业为核心业务的山东知名企业晨曦集团因资不抵债宣布破产。“还有其他地炼企业正在准备申请破产。”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一时间,山东地炼企业似乎纷纷陷入发展困局。
“油品炼化看山东,山东还得看地炼。”作为全 *地方炼厂的主要聚集地,山东拥有30多家200万吨/年以上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大型地炼企业,占全 *地炼总加工能力的近70%。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山东地炼接连陷入困境?地炼企业未来出路在哪儿?
价格优势渐失
中宇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 *炼油能力约7.8亿吨,原油加工量5.67亿吨。从经营主体看,中石化占比*大约为36%;地炼其次,占比约28%;中石油占比约27%,剩下9%为中海油及其他企业。过去面对实力雄厚的“三桶油”,地炼企业能在市场立足,主要优势在于价格。
“相比主营炼厂(即‘三桶油’旗下炼厂),地炼成品油价格较低,且定价策略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快速做出相应调整,销售淡季价格也会更快下降,而‘三桶油’对市场的反应相对较慢。” 中宇资讯许磊告诉记者。
据了解,地炼市场平均每吨地炼汽、柴油价格比主营炼厂价格便宜1000元以上。以中宇资讯提供的价格监测数据看,2017年全年 *六92号汽油主营炼厂平均价格为6915元/吨 ,地炼平均价格仅为5832元/吨,均价便宜1083元/吨。
然而,今年以来,随着 *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炼厂原油加工成本随之攀高。此外,年初出台的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地炼成本。
据了解,山东省对地炼企业政策较为宽松,地炼企业通常通过变票方式避税,而2018年1月出台的《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堵住了地炼企业各环节的避税漏洞。卓创数据显示,成品油消费税新规实施后,汽油发票成本相比去年涨幅约在1000-1200元/吨,柴油发票成本相比去年上涨300-400元/吨,利润空间逐渐压缩,有的甚至出现亏损。
对此,记者联系到山东省寿光市联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该人员表示 *际油价上涨、税费改革政策等因素确实给企业带来较大影响,目前利润空间有所压缩,出货量下降。问及企业下一步发展计划,该人员则表示无法回答,“连领导都不知道该怎么做”。
“地炼企业与主营企业产品价差不断缩小,有的甚至超过了主营价格,价格优势渐失,炼厂纷纷停工检修。”许磊说。据中宇资讯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山东地炼开工率整体呈走低趋势,7月18日达到50.7%,为2017年以来的*低点。
“先天不足”是主因
“地炼企业的困境非一日之寒,是长期以来矛盾积累、野蛮发展带来的后果。” 石油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尹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际油价上涨、税费改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主要还是内部先天不足。”
尹强所谓的野蛮生长,即缺乏规划、浪费性发展。“企业决策不科学,缺乏足够的规划意识和规划执行;而小的地炼企业,装置规模不足,不注重环保、能耗,以及原料、产品的优化。”
据记者了解,山东地炼企业较为集中导致产能过剩,本地市场难以消纳,且终端布局与主营炼厂相比有一定差距,主要市场集中在一些工矿企业、工厂以及民营加油站,销售半径较广,辐射河北、河南、西北、东北和华东。
“物流的运输距离要拉很长,并且很多地区没有铁路和管输能力,基本都靠公路汽车运输。有的地炼企业甚至要运输到新疆,成本非常高。”尹强表示。
另一方面,近年来的环保政策压力下,设备不达标、生产能力不足的小型地炼企业也将面临关停的风险。
此外,装置布局上也不合理。山东地炼产能结构整体比较分散,与千万吨级别的炼厂相比,其在经营成本及后期操作成本相对较高。尹强分析,我 *炼油厂多为复杂型装置(即在常减压、催化裂化等简单装置以外还有催化重整、加氢等装置),但小型地炼企业由于精细化工技术达不到,通常用它来生产常用燃料油;而 *外都是用简单炼油装置生产常用燃料油。装置相对复杂但产品又达不到精细的要求,成本自然上升。
转型发展是出路
据了解,目前 *内已经在建或有计划建设的千万吨级以上炼化项目超过10个,2018年下半年大连恒力以及浙江石化一期项目将陆续投产,预计2018年一次炼油能力将达到8.5亿吨/年。但当前 *内整体产能利用率在65%左右,且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
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 *内炼厂格局和成品油销售市场将出现重大改变。预计“十三五”期间,将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47亿吨/年,同时淘汰落后产能约4000万吨/年。
“随着炼油利润的下滑,再加上成本指数的上涨,比较小的地炼企业,生存空间变窄,自然会从市场退出。”许磊说。近日召开的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透露,2017年下半年以来,山东省共关闭转产化工企业558家、停产整顿2109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35.1%,并表示未来两年内力争在现有基础上再关闭20%的化工企业。
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快市场对旧有模式的淘汰,地炼企业也开始“抱团取暖”。
2017年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公司相继成立,地方炼油企业试图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资产规模,统一销售渠道,提升质量水平和品牌能力。
“企业健康发展,要注重规模、质量,同时降低能耗,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否则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尹强说。
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也表示,“炼油企业要加快差异化、高端化发展,重点做大、做强高端炼化、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坚持基础产业优化整合,加快向下游延伸,推动地炼产业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转变”。
(来源: 能源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