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宜昌“关改搬转”破解“化工围江”(人民眼·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中链企通环保网

宜昌“关改搬转”破解“化工围江”(人民眼·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中链企通环保网

2018-09-20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807

宜昌“关改搬转”破解“化工围江”(人民眼·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1533841294982_1        宜昌沿江一瞥。  李志伟摄   1533841300770_1   2018年3月,田田化工拆除现场。   刘曙松摄     长江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湖北省宜昌市2016年以来痛下决心,制定化工污染整治工作方案,计划到2020年关闭、改造、搬迁或转产134家化工企业,实现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清零”。     位于长江中上游接合部的宜昌市,“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作为三峡工程库坝区生态屏障,这里是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     “2016年,长江宜昌段200多公里的岸线上,分布着沿江化工管道1020公里以上、压力容器1.72万余台。”面对“化工围江”,宜昌市环保局局长吴辉庆忧心忡忡,“任何一处一旦发生事故,导致管道破裂、化学品泄漏,后果都不堪设想。”     化工是宜昌第一个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一度贡献了全市1/3的工业产值,解决了大量就业。吴辉庆深知,拿“吃饭产业”开刀,会多痛。     “保护长江责任重大,生态环保是我们的‘必答题’,不是‘选择题’。”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     企业搬迁,如何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彻底根除长江污染隐患?产业转型,如何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宜昌打响“清零”之战。     解结     “这个腕必须断!”     漫步长江边,沿堤望去,一排排银杏树、桂花树在阳光下舒展枝叶。不看老照片,很难相信眼前这条宽阔的绿色景观带,曾是宜昌市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的一排临江厂房。     “我们关闭临近长江的22套生产装置,资产价值12亿元。”兴发集团董事长李 *璋说,“对搬迁腾出的900多米长江岸线、800多亩土地,按照城市公园标准实施生态修复,复绿总投入将超过1亿元。”     悄然之间,长江岸线变清爽了。     过去,临江而建的一片片厂房、码头,挤压长江岸线。如今,腾退岸线、还江于民,宜昌乘势而上,开建滨江公园。     从生产岸线转向生态岸线,宜昌经历了怎样的理念再塑?     睡不好觉的环保局局长     “有的同志反映,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铆着劲比发展速度,别的没赶上武汉,污染程度赶上武汉了。”去年4月,中央第三环保督察组向湖北省反馈督察情况时的一句话,引发舆论关注,也给两个月后临危受命的吴辉庆带来巨大压力。     “宜昌承担48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其中44项须在2017年底前完成。到环保局这一年,几乎没睡过好觉。”从统计局局长调任环保局局长,吴辉庆进入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制定一项项整改措施,在每周一次的市政府常务会上汇报整改情况……反馈意见中,“化工围江”带来的环境问题被点名批评:“宜昌等地区磷化工行业无序发展,加重了长江支流及干流总磷污染。”宜昌承担的48项整改任务,11项涉及化工行业。     曾几何时,依托得天独厚的磷矿资源和航运、水源优势,化工产业在宜昌长江之畔快速崛起,2016年产值分别占全市工业和全省化工的近1/3。然而,“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式发展,带来了税收、就业,也带来了污染、风险,企业工艺水平参差不齐,环保安全标准不高,*近的企业离长江仅50余米。     “我在化工企业工作了十几年,深知‘化工围江’的安全环保隐患。”14年前,在兴发集团担任安全环保部副部长的吴辉庆,就曾因一场事故受到留厂察看一年的处分。     当时正值汛期,一场大雨将兴发集团生产黄磷产生的粉尘冲入香溪河,造成大面积水华。兴发因此被原 环保总局责令停产整改。此后,投资1.2亿元,改造生产工艺,兴发集团对黄磷废水实行封闭循环。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宜昌肩负的历史重任。宜昌市委和市政府下达“军令状”:坚持“铁心、铁面、铁腕、铁纪、铁痕”,建立严密、严厉、严格的责任体系,保护长江生态安全。     从化工企业环保部门负责人,再到环保局局长,十余年间,吴辉庆的人生转了一个大弯。如今,看到吴辉庆“拎着乌纱帽干环保”,总会有人开玩笑:“你这是在还自己的历史欠账。”     “等等看”还是“立即办”     “无论是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的角度,还是从宜昌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都到了彻底解决‘化工围江’问题的时候!”     “关闭搬迁化工企业,新兴产业一时又难以顶上,数万职工的生计怎么办?经济增速掉下来怎么办?这一块的财税收入拿什么去补?”     在宜昌,就“化工围江”困局“破”与“不破”的问题,并非没有不同的声音。是“等等看”还是“立即办”?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明确指出。     “本届市委就任于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推进绿色发展、促进转型跨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2016年底,刚当选宜昌市委书记的周霁开门见山。     面对一些干部抓生态环保主动性不足、创造性不够,思想上的结还没有真正解开,周霁在一次干部大会上直问:宜昌的老百姓现在*关心什么?是好山好水好空气,还是经济指标的全省排位?     答案不辩自明。近年来,宜昌居民投诉*多的就是空气、水等环境质量问题。家住猇亭区云池社区的赵承平说,两年前,周边化工厂林立,晾晒衣服都不敢开窗户。     “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应该着力解决什么!”周霁话音一落,在座的不少干部低下了头。     真刀真枪抓生态、不等不拖谋转型,宜昌毅然向“化工围江”宣战——组织专班对134家化工企业逐一现场调研,计划关闭34家整改不达标企业,转产改造升级100家安全环保风险较低的企业,*终实现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     “指挥棒”随之调整:主动调低部分增速考核指标,支持转型任务重的地方减速换挡;加大化工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保等考核权重……“地方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多,不是没有压力,但为了还长江一江清水,这个腕必须断!”宜昌坚定“清零”决心。     全城劲刮“环保风暴”     “清零”行动,如何让企业不畏阵痛,与政府同频共振?     宜昌全面执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倒逼企业闻风而动。     一家年纳税达千万元的企业,将4万多吨严重超标的废水直排长江,随后收到2800万元的“天价罚单”,并被责令停产整顿。近日,这起宜昌有史以来因污染环境处罚*重的案件宣判,企业总经理等3名相关责任人获刑。     “虽然常将生态红线、环保高压线挂在嘴边,但有些企业并非真的放在心上。只有高压线真的‘伤人’了,企业才会真正认识到这条高压线绝不能碰。”宜昌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卢彩容说。     从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到市县两级设环保警察,创新“环保+公安”执法模式,宜昌执法监督机制“牙齿”越长越锋利,释放出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强烈信号。     “在没有设立环保警察之前,环保部门工作人员没有强制执法权,去企业检查常常吃‘闭门羹’,采集证据非常困难。”卢彩容说,如今执法关口前移,行政执法和刑事处罚的衔接更为顺畅,对违法者形成更强震慑。     自2017年8月“环保+公安”执法模式启动以来,宜昌侦破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3起,刑事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56名,占全省侦破同类案件数量的三成多。     宜昌史上*严“环保风暴”,刮出了很多企业家的共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早破早立、早搬早好。     攻坚     “这么难的事,没想到能推进这么快”     长江南岸,田田化工有限公司昔日繁忙的厂区,如今已成一片空地。     8个月前,这家已有47年历史的化工厂开始拆除,正式向100米外的长江告别。     300多套生产装置,近2亿元的总估值,近3000万元的年均利税,说没就没了……凝望厂区,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老工人黄玉平眼圈红了。     “这么难的事,没想到能推进这么快!”面对去年一年关闭25家化工企业的“战果”,吴辉庆和同事们长舒了一口气。     解开职工安置难题     “现在效益好,环保也达标,却要我们关厂子?”     “保护长江生态,我们拥护!但也不能让一家老小喝西北风吧?”     两年前的那一幕,徐贻井记忆犹新。     2016年11月中旬,在田田化工厂区内,时任宜昌市经信委总经济师的徐贻井和几名同事来到厂里,商谈关闭、安置问题,不料被情绪激动的工人围住。     田田化工总经理李先荣赶紧跑来:“工友们,关闭工厂,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是我们厂离长江太近了,又地处城区集镇,存在环境隐患。迟早要搬,迟搬不如早搬!”     讲政策,说出路,从早上7点一直谈到晚上11点,职工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职工安置,是“清零”行动的棘手难题。宜昌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谢天星介绍,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涉及职工5万余人。     啃下职工安置这块硬骨头,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田田化工在市委和市政府成立的工作专班指导下,经耐心细致沟通,482名员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终止协议。     职工的合法权益,一分都不能少:投入2600余万元,用于保障职工退休金、养老保险等。     精准对接需求,提供一揽子服务:举办6期转岗培训,组织28家化工企业到厂区举行了8次专项招聘会。近百名熟练工人被省内各大化工厂聘用,其他职工也都得到妥善安置。     不少职工转岗到别的公司后,离家远了,为便于他们上下班,宜昌交运集团专门调整了艾家镇到市区的公共交通,首班车和末班车时间分别提前、延后半小时和20分钟。     曾任田田化工设备主管的黄玉平在安琪酵母公司再就业,工作还是老本行,工资和之前差不多,但“平台大,公司前景更好”。     截至目前,宜昌已关闭的25家企业中,有24家完成人员安置。去年,宜昌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17%,保持在较低水平。     杜绝二次污染     “关闭绝非简单的一关了之,要做到人清、设备清、垃圾清、土地清,不能给长江生态留下后患。”吴辉庆说。     田田化工厂区的生产装置,已被有资质的公司拆除运走。“为了避免二次污染,拆除没使用爆破,而是采取切割搬运。”李先荣说,房子和装置拆尽了,现在的重点任务是将土壤处理干净。     田田化工厂区的土壤修复,是宜昌“清零”行动中的首例。     “占地206亩的场地内,污染土壤面积约1.5万平方米,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镍。”“诊断”结果显示,历经40多年生产,田田化工厂区的土壤“病情”不轻。     经过政府招投标程序,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为土壤动“手术”。     “对于重金属超标的土壤,经过专业挖掘,严格与净土分开,全封闭防撒漏运输至宜昌宜都市的华新水泥厂,在水泥窑中进行协同焚烧处置;对于污染较轻的土壤,则通过化学药剂对污染物予以固化。土壤经过这样处理,可大幅降低和消除污染,实现安全再利用。”现场技术经理康健介绍。     眼下,宜昌正在编制全市土壤治理和修复规划,将投入专项资金开展化工企业污染场地修复。     多管齐下破“钱关”     “搬迁需要钱,生态修复需要钱,职工安置也要钱。”宜昌市副市长王应华算了笔账:一家田田化工的搬迁,包括土地收储、职工安置等,相关财政投入就需3亿元。     田田化工关闭后,产能置换给其母公司湖北三宁化工。三宁化工董事长李万清说,公司今年2月开工的搬迁转型项目——年产60万吨新材料的项目,投资达100亿元,为建企以来*大投资。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宜昌多管齐下破“钱关”。     王应华介绍,宜昌设立1亿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30亿元化工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为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7月20日, 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与宜昌枝江市签订合作协议,采取“融资+项目工程总承包”模式,投资152亿元,推进姚家港化工园产城融合,打造 *际一流的绿色循环化工园。     为支持三宁化工搬迁转型项目落地姚家港化工园,枝江市代办行政审批事项,投资4亿元支持项目配套建设,还牵线搭桥为企业争取到40亿元贷款。     三峡产业引导基金则吸引社会资本,已为恒友化工等16家化工企业提供7.29亿元股权投资。     今年上半年,宜昌化工产业技改投资项目总投资同比增长60.6%,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1.7%。     转型     “‘关’是为了转,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     枝江市江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正在进行*后的调试。在这个传统化工大市,锂电池产业正从0到1、又由1成链,加速崛起为新的增长极。     无中生有,靠的是资源整合。在推进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中,枝江市有关部门发现开元化工有限公司转型缓慢,但其生产的高纯硫酸锰可广泛应用于生产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一盘“增量崛起”棋局就此布下。     开元化工精细化工产能搬迁到姚家港化工园,引进中南大学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与此同时,枝江金润源集团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将闲置厂房、存量土地等资产投入正极材料项目。多方合力,江宸新能源应运而生,并以此为起点,创新产业链招商,打造华中地区*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     “清零”并非一关了之、一搬了之。“‘关’是为了转,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宜昌市市长张家胜说。     不信绿色唤不回     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一箱箱有机硅新材料正待装车。鲜为人知的是,生产有机硅的原材料大多来自化工产品的污染物、副产品。     通过循环化改造,兴发集团新建有机硅、草甘膦、烧碱等项目,让所有产品封闭循环,实现“化工无废料”。     坚持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宜昌强力推动化工产业脱胎换骨。     长期以来,宜昌化工企业布局散乱,全市14个化工园区,仅3个园区初步具备园区化发展特点,其余均处于“一企一园”状态,一体化水平不高。     今年初,《宜昌市化工产业绿色发展规划(2017—2025)》出台,将现有的10多个化工园区分为优化提升区、控制发展区、整治关停区、禁止发展区,实行分类整治。除姚家港、宜都两个集聚优化提升区外,其他区域不得承接新的化工项目。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入园绝不能变成低水平的‘空间迁移’。”王应华说。     “整体搬迁之际,就是我们的产品迈向中高端之时。”经过几轮专家审核打分,华阳化工有限公司拿到了宜都化工园的“入园证”。总经理徐明华介绍,华阳化工投入近千万元实施技术改造,成功研发出紫外线吸收剂的高端产品,一时间订单不断。     宜昌还从源头上严控磷矿开采,将原料控制与化工产业专项整治结合,协同推进转型升级。在去年压减磷矿开采总量70万吨的基础上,今年再压减300万吨,全年开采总量限制在1000万吨以内。     坚冰已破。去年,宜昌化工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而精细化工占化工产值比重则提高了7.1个百分点。同时,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的 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了3.2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补缺进位”     一分钟能生产一台汽车?在猇亭经济开发区,总投资35亿多元的广汽集团24万辆整车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梁伟彪介绍,明年6月投产后,全自动化焊装生产线生产一台车只需要47秒,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00亿元。     化工转型离不开新兴产业的“补缺进位”。宜昌以超常的决心与力度,提质提速培育新动能,对冲化工转型影响。     今年1月初,广汽乘用车宜昌项目启动。以此为契机,宜昌积极培育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已落户14个上下游项目。这个影响宜昌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子”项目,拉开了全市新一轮项目建设大幕。     把招商引资列为“一号工程”,建立“周通报、月排名、季发言、半年拉练、年终结账”制度;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33名市级领导每人联系服务2家重点企业(项目)……宜昌聚精会神抓项目、抓招商,力争3年内孵化10家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00家细分行业一流企业。     在宜都市的湖北立得尔克新能源公司,企业办公楼还在加紧建设中,厂房则已投入使用。从动工建设到投产,立得尔克新能源公司只用了1年时间。宜都倒排工期推进重点项目,仅今年6月就签约88亿元的新材料新能源项目。     “哪里有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哪里就是‘放管服’改革焦点。”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今年以来推进多审、多评、多验、多证、多规、多管“六多合一”、环境影响评价“负面清单+豁免清单”等一系列改革,“自贸效应”加速显现:自贸片区挂牌以来新增市场主体3100多户,已集聚电子信息类企业20余家、生物医药类企业30余家。     今年上半年,新兴产业产值占宜昌工业总量的比重达37.7%,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如果说破解‘化工围江’困局一开始还彷徨,现在已形成共识:我们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宜昌基层干部感慨。     日前,湖北省印发湖北长江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相关工作方案,“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列十大战役首位。     (来源:人民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100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