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成三级联合环评市场监管体系——中链企通环保网
2018-09-20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827
广西建成三级联合环评市场监管体系
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落地过程中,环评审批是一道关键的“过滤器”。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主动改革创新,紧紧抓住环评中介服务市场的“牛鼻子”,逐渐形成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合的环评市场监管体系,促使责任心低下、管理问题突出、技术水平较弱的环评机构逐步退出市场,广西辖区环评文件编制质量明显提升。
环评“劣质产品”一度影响恶劣
在今年6月召开的广西某公司年产10万吨铝再生资源利用项目环评技术审查会中,自治区环保厅组织的评审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环评文件没有如实反映实际建设情况,项目原料与污染源分析存在偏差,环境影响分析不符合规范要求,所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分析不足,评价结论可靠性存疑,因此报告书暂不能作为支撑项目审批的依据。由于该项目报告书没有落实 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总体质量考评中仅得“53.4分,不合格”。
“这类不合格的项目环评报告书,被我们叫作‘劣质产品’。”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技术中心负责人梁晓华对记者说,2009年该中心承担环保厅审批权限的项目环评技术评估工作时,全区环评文件编制质量问题十分突出,其中采掘类项目环评文件暴露的问题*多、影响也*大。2009年,该中心受理采掘类项目报告书32个,一次通过率仅为28%。
过去环评机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环评机构和有关从业人员为了让项目容易通过评估,不惜弄虚作假,对项目存在的问题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甚至在专家现场核查指出问题后仍不改正。
凡此种种,导致大批劣质环评报告的出现和“返修”,伤害了业主的投资信心,破坏了广西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环境。
让“问题”中介逐步退出市场
目前,广西有本土环评机构20家,而在广西从业的区外环评机构则超过130家。针对本土环评技术力量薄弱、区外机构众多的复杂形势,如何规范广西的环评市场,提高环评质量?
据介绍,早在2011年,广西便开始探索系统建立环评机构监管体系并逐步完善。2016年4月,广西环保审批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在全 *首批实现向原环境保护部报送环评审批信息。
2017年,广西实现全区环评审批数据的实时报送,并充分依托环评大数据,致力于开发环保审批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设置审批数据的统计分析、环评机构从业分析、专家抽取统计等管理模块。通过“环保审批一张图”,自治区环保厅可及时掌握广西辖区内审批情况和环评机构从业分布情况。
2018年,广西环保审批系统“环评文件随机抽查”功能不断完善,实行季度随机抽查各级环保部门审批的环评文件编制质量,提高监管效率。
“这些年来,我们还逐步建立了环评机构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处理及公开曝光力度逐年加大,从2012年的内部约谈,到2013年的通报批评,至2016年、2017年责令限期整改12个月的顶格处理,对环评机构的处理力度逐渐加大。”梁晓华说。
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就是个典型的例子。2016年前,该公司曾活跃于广西环评市场,但随着广西不断加强环评机构监管,其因种种违规行为从2016年10月起连续两年被自治区环保厅处以“限期整改12个月”的惩罚,其业务量也由之前的年均200多项次,变为目前的0项次。
为“一事通办”打通关键“难关”
今年5月底,自治区政府印发实施《广西推进“一事通办”改革的若干措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有质量、更为高效的政务服务。
“在‘一事通办’中涉及环保部门的主要是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事项。”自治区环保厅驻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刘杰告诉记者,通过以环评文件编制质量考核为抓手,通过健全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手段、公开监管考核结果,大大压缩环评市场上各类皮包公司和伪造劣质环评文件公司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增强行业自律和树立行业标杆。得益于此,2017年,自治区环保厅技术中心办结的35件环评文件中,一次性通过技术审查的有33件,通过率为94%,为项目落地赢得时间。
自治区环保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严格整顿,逐步扭转了不良中介结构扰乱项目的行为,提高了项目环评的通过率,有力地推进了项目的落地上马。
根据2017年度全区日常考核及年度考核情况,自治区环保厅公布了广西从业环评机构信用评价结果,其中两家环评机构信用等级被评为A级(优秀),5家被评为B级(良好),106家被评为C级(合格),15家被评为D级(不良)。通过公开发布信息评价结果,引导建设单位挑选信用好的环评机构,在提高环评审批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实现奖优惩劣的目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今后,随着广西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事通办”改革,自治区环保厅在对中介服务市场环评机构监管中形成的这套成熟的监管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采集的大量数据库信息,都有助于构建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营商信息咨询和信用评价平台,为“一事通办”打通关键的一道“难关”。
(来源: 环境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