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案例 |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助推印染行业集聚提升和绿色发展
中链企通环保网
纺织业是吴江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区现有印染企业72家,其中规上企业59家,从业人数28000余人,总产值超百亿元。吴江印染行业起步早,行业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工艺设备落后等问题。近年来,吴江立足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定位,大力推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编制了《苏州市吴江区印染产业转型提升专项规划(2021-2030)》(简称《规划》),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全区印染产业向高端化迈进、低碳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规划全区设立2个印染集聚区和2个印染功能集聚区。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应用,将《规划》中的印染企业布局和工业发展控制线,对照并避让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单元,将四大印染功能聚集区全部划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重点管控单元,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了印染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亮点做法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将市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落实到四大印染功能聚集区水、大气、土壤、生态、资源利用等红线、底线和上线要求,同时配套出台《关于推进全区印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本约束,提出项目准入要求、空间约束布局、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要求等五个方面要求,将市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运用推动印染产业园绿色低碳发展,为吴江区印染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深入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印染企业现状布局分散,存在工居混杂问题,且有部分企业位于优先保护单元,规划后的四大印染功能聚集区的选址均位于重点管控单元。二是全面推进污染物减排。通过加强源头减污、提升治污能力和优化环境管理路径等,大力削减区域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三是有力推进资源利用集约。通过积极培育先进印染制造创新载体,研发智能创新发展前沿技术,实施行业污染治理设施绿岛示范工程等,实现资源集约回收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改造。
应用成效
一是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规划实施后,印染企业从72家减少到60家,从业人数从2.8万人减少至1.2万人,总用地面积减少2252.48亩,并实现了印染企业100%入园率。产业格局大幅优化,大幅减少因布局不合理带来的信访投诉风险。着眼于工艺装备的优化,从前处理、染色、定型、在线检测、自动称量及输送、中央集控系统等工艺环节探索先进生产方式,以高端前沿的生产技术代替原先落后的传统技术,以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区域污染减排。对四个园区(集聚区)分别设置了氮磷削减方案(废水减量+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厂提标)。同时通过更换低浴比染缸、增加连续水洗机的比例等进一步降低印染废水产生量,推动企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大中水回用量。规划实施后,全区印染企业废水总排放量可由6182.6万吨/年减少至3934.8万吨/年,COD削减2270吨/年,总氮削减508.255吨/年,总磷削减18.294吨/年;总氮、总磷均实现“减半”,达到稳定和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三是推动资源集约利用。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引领下,规划在资源能源利用方面明确了要求,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新鲜水耗、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冷凝水、废品回收利用率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规划实施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由22.74kgce/hm减少至18kgce/hm;单位产品新鲜水耗下降0.1m3/hm;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上升15%,冷凝水回收利用率上升20%,废旧印染品回收利用率新增35%,通过提高印染产业装备智能化水平,建设园区集中供水供热、集中废水废物处理处置、集中资源循环利用设备设施,提高资源集约,实现高效利用。
案例启示
加强规划环评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联动和衔接,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规划布局、项目准入等进行优化,积极引导规划单位采纳和落实规划环评提出的优化调整建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内涵不仅是生态环境准入约束,更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集成。加快推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的落地和应用,将生态环境分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刚性约束,推动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对促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厅环评与排放管理处
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
主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主办: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主编:孙健
审核:刘萍
校核:李苑
版式:张晨
原标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案例 |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助推印染行业集聚提升和绿色发展
本文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