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深圳)建设经验
中链企通环保网
深圳市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积极推进能源、城建、交通等领域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碳预算、碳足迹、绿电绿证等政策创新取得积极成效,各项试点行动有序推进。
一、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一)强化清洁能源保障能力。建设光明燃机电厂一期、东部电厂二期等清洁电源项目。持续扩大天然气贸易规模,实现80家天然气贸易企业在前海集聚发展。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全市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累计约83.7万千瓦。与汕尾合作建设红海湾2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方案研究规划工作稳步推进。
(三)建设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制定《深圳数字能源先锋城市建设规划(2024—2030年)》,建成深圳电力充储放一张网2.0,共聚合31万个充电设施、5100个5G储能基站、6000个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487个超充站等各类分布式能源。出台专项政策支持虚拟电厂加快发展,虚拟电厂平台可调能力超70万千瓦。
二、着力培育绿色经济
(一)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印发实施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计划等政策。2024年上半年全市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1114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增速27.7%,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二)持续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坚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8家,绿色供应链17家,绿色园区2个,绿色设计产品92种,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6家。
三、推进城市建设领域绿色发展
(一)完善绿色建筑领域标准体系。发布实施30余项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全面修订深圳市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二)促进绿色低碳建筑标杆示范。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绿色建筑16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总面积已超过2亿平方米。全市累计375个项目获得国际绿色低碳建筑认证,累计完成公共建筑改造面积超过2100万平方米。
(三)实施建筑能耗碳排放在线监测。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级线上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已实现对超过3.6万栋重点建筑碳排放信息的实时监测、采集、分析。
四、提升交通运输绿色低碳水平
(一)持续打造绿色出行体系。全市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总线网595.1公里,线网密度0.3公里/平方千米,位列国内第一,绿色出行分担率超78%。
(二)推进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75.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19万台,存量占比达27.4%。充电基础设施超40万个,密度全国领先。
五、构建碳足迹标识认证体系
2022年10月,在全国率先制定印发《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年)》。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独立标识,构建产品碳足迹评价规则标准体系,发布2项通用技术规范及80个产品的碳足迹评价技术要求。建成全国首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核算和线下认证全流程一体化。2024年前三季度,共有95家企业获得231张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证书。
六、强化引导发挥绿色金融支撑作用
编制印发《深圳市绿色融资主体库管理办法》,在构建企业库和项目库的基础上,为鼓励银行提供抵押融资服务,支持碳债券、碳基金、绿色保险等碳金融产品提供政策保障。上线深圳企业碳账户,围绕碳账户发布与企业碳排放精准挂钩的新型信贷服务模式“降碳贷”,将碳减排激励转化为实际降低融资成本。印发《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指导目录》《深圳市绿色低碳产业认定管理办法》《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评价导则》,全面构建起深圳绿色低碳产业认定规则体系,组织开展认定工作,搭建深圳绿色低碳产业企业库、项目库,推动精准对接绿色金融等资源要素。
七、创新服务鼓励绿电绿证交易
设立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上线“绿电易”平台,为企业提供绿电绿证政策查询、绿电需求意向登记、交易意向撮合、消费认证服务。联合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在全国首次推出“基于电费结算的绿证交易模式”,编写《绿色电力消费全量计算与核定规则》地方标准。2024年1—9月,绿电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78.2%,促成1400万张绿证交易。
下一步,深圳市将发挥碳达峰试点先行示范作用,率先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做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推进低碳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低碳社会风尚,持续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深圳)建设经验
本文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