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美丽中国展新颜——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新华社记者高敬、胡璐、黄垚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 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绿色答卷”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
夏日的白洋淀,碧波荡漾,荷红苇绿。辽阔的水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头潜鸭幼鸟跟随“父母”在芦苇丛中穿梭。这意味着,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将白洋淀作为了繁殖地。
近年来,通过系统治理,“华北明珠”白洋淀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
白洋淀的生态之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桐木村景观(2021年5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党中央以 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能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环境改善了,老百姓体会也*深。”
9月1日,2022年服贸会,首钢园里一个展位上,3000多张照片引人注目——
从2013年开始,北京市民邹毅坚持每天早上拍摄同一地点的天空。2013年2月的照片里,灰蒙蒙的色调占据了大多数画框。今年2月,蓝天已经成为照片中*亮丽的风景。
1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取得新成效——
天更蓝。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87.5%。
水更清。2021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4.9%,比2012年提高了23.3个百分点。
家园更美。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
在贵州省贵阳市*森林公园,村级林长郭健用手量一棵树的直径(2022年7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2%,是能耗强度降低*快的国家之一。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我国在续写 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同时,交上了一份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绿色答卷”。
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前些年,贵州的母亲河乌江一度拉响生态警报。经过多年治理,2021年乌江流域水质总体为“优”。
乌江流域磷矿资源富集。乌江治污,难在治磷。贵州在磷矿、磷化工、磷石膏库“三磷”整治上突出刚性措施,通过实施一揽子污染防治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乌江磷污染问题。